摘自陳正美,〈嘉南大圳與八田技師〉,《南瀛文獻》第三輯,台南:台南縣政府,2004。

--

靜坐於烏山頭水庫山丘上的和平天使是日籍工程師八田與一穿上工程服陷入沉思的銅製坐像。坐台上雕刻著:「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像」,他就是在臺灣享有盛名的嘉南大圳的創案人、設計者,亦是督導執行人。

在當時號稱東亞第一的農業水利工程-嘉南大圳,於一九二○年(民國九年)九月開工,竣工於一九三○年(民國十九年)五月,施工期間先後歷經十年歲月。嘉南大圳的完成,把十數萬公頃的嘉南不毛的平原,灌溉成翠綠的沃野,掀起嘉南農民的驚喜敬仰,也為嘉南地區帶來無比的富庶和繁榮。

八田與一於一八八六年(民前二十六年-前清光緒十二年),出生於日本石川縣河北郡今村町,於一九○七年(民前五年)考上日本的最高學府-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學系。當八田與一初進入土木界的時期,正值日本帝國侵略別國,在國際上正如旭日東昇,當時的臺灣是日本正需要開發的殖民地。八田與一於一九一○年(民前二年)七月畢業東京帝大,由於許多先輩觸目他涵蘊的才華和強韌的工作能力,勸誘他到臺灣尋覓發揮他才識的機會。

就任臺灣總督府土木部的技術人員,山形課長囑咐他的工作,是要八田與一走遍整個臺灣地區,全面調查值得開發而有優厚經濟成果的地區,並要他提出報告及應有的開發企劃書。當八田與一將有關打狗築港報告和企劃書向山形課長提出時,得到了長官的嘉獎和肯定他的見識。但這份天文數字的預算是嚇死任何人的,亦讓總督府難以負擔。

為消滅臺灣極度污染的衛生環境,必須從飲用水源和污水處理的排水工程,作適當的改善。自英國迢迢而來臺灣改善自來水工程的巴爾頓工程師,也感染赤痢和瘧疾而倒下來。此後繼任的職責終於落在他的助理-濱野彌四郎的雙肩上。當時濱野氏為培植八田與一對自來水工程的學識和建設淨土工程的經驗,讓他擔任臺南自來水工程的工程師。由於執行此類自來水工程的施工機會,讓八田與一透徹地熟識了臺南的環境和曾文溪的一切情形,如自來水的引導,暗渠、明渠、水利工程的施工等許多專門知識和歷經深刻的經驗。

「桃園埤圳」的企劃是取用淡水河上游石門的水源,並築造二十餘公里的渠道,在渠道的中腹設置蓄水池,由於施設幹線、支線、分線,以利用河川用水及蓄積雨水兼用的蓄水池灌溉工程,本工程經總督府的批准後於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年末開始施工。由於本灌溉工程的完成,造成二萬餘公頃的優良水田。八田與一與桃園埤圳的工程雖然半途而離開,但是這些業績和重大貢獻,就是他成為創造珊瑚潭-烏山頭水庫的契機。

山形課長要求八田與一作二項重要的調查工作:第一項是能夠找出一處適合水力發電的水源;第二項目是在急水溪(位于新營與柳營之間)是否適合於建造農田水利的灌溉水壩。八田與一的企劃是:於龜重溪、官田溪築造水壩,布設灌溉排水渠道於嘉南平原,使其成為農業區,由此亦可以作為防洪、蓄水、消除鹽害,又可以增加大量的稻穀生產。

嘉南平原跨及臺南與嘉義南北九十餘公里,東西三十餘公里的廣大地域,這廣大的平原被夾在兩條大河流濁水溪與曾文溪之間。這個地區當時雖然有少數的稻田,但是都屬於「看天田」,因此多數都種落花生、甘蔗等用水量較少的農作物,而且靠近海岸一帶,由於臺灣屬於海島,自臺灣海峽吹侵的海風,以及透過砂土滲透的鹽份,使沿岸一帶的土地,成為無法耕作的不毛之地。當時的嘉南平原可說匯集洪水、乾旱、鹽害的三大障害。

由於當時臺灣電力能源的嚴重缺乏,是屬於必須迫切舉辦的重要工程,因此總督府立即批准此項水力發電的工程。至於嘉南平原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在官方引起不少議論,但是這議論並不是否定八田與一鉅大工程的企劃,而是由於在當時桃園埤圳的灌溉水利工程開工不久,又要著手日月潭水力發電的開發,繼之再開發嘉南平原的灌溉水利工程,在當時總督府的財力是難以負荷的。在下村宏民政長官信賴之下,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年底,成為臺灣總督府的定案。

築造官田溪水壩的技術問題,堤壩長度達到一公里,高度超過五十公尺,這種大水壩在日本國內也看不到,在東南亞諸邦也沒有這個先例。八田與一:「對嘉南平原要作一次全面的供水是可能的,但是我必須做到能夠全面灌溉的設施;從兩處水源供應的水量也許可以滿足七萬公頃的灌區,其他不供給灌溉水的地區就永遠無法耕作了,有收入的農民成為富裕的農民,沒有耕作的農民永遠是貧窮的……,輪流耕農這種方法是針對欠水地區最理想的唯一輪流輸水方法。」

輪流灌溉的方法,就是「三年輪作供水法」。這方案是將全部灌溉區域十五萬公頃,依照水路系統分為三個區域,更將這被區分的灌區分作一五○公頃的小灌區,之後又再將其劃分為五十公頃的細小灌區,每年作循環灌溉:第一區是作夏季單期稻作、第二區種作甘蔗、第三區作為雜作地區。

  由於水稻需要供水的季節是六月至九月;甘蔗區的用水時期是十月至次年的四月,以作三年的循環輪流灌溉,即一次供應三分之一的用水,就可以使全灌區可以耕種稻作、甘蔗、農雜作的灌溉方法。因此每一小灌區在第一年是耕種水稻、第二年是種作甘蔗、第三年是蔬菜等雜穀。由於此項反覆耕作,可以防止地質的不良化,亦可以防止鹽水海風的侵害,是一舉兩得的上策。

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元月,開始作官田溪水壩用地的土質調查,經神保小虎博士細密的實地調查,調查結果認定除略有砂土的崩壞,將堆積壩底縮小水庫使用壽命之外,沒有其他不良的現象。從此,官田溪水庫的土質安全性,得到權威學者的保障,此項報告書掃除了總督府對嘉南平原建設上的一切疑慮。

依照計畫要取用的水源有兩處:一處是濁水溪,缺陷是水流含有大量泥土。假如取用濁水溪水源時,由於泥土的堆積將縮短水壩的壽命,因此八田與一把進水口改設於林內第一、第二以及中國子的三個地點,然後把這分散的三條水流在半途匯集為一條水流並引導於濁水溪幹線,同時在林內第一引水路的半途創設發電廠,把電源輸送烏山頭的水壩工地。在這計畫之下,假如當中的任何一個進水口不能使用的話,仍有兩處進水口可以供進用水,並在此間作砂石的浚渫。另一水源就是嘉南大圳的主體,後來稱呼為「珊瑚潭」-即烏山頭水壩的田溪蓄水庫,並經這座水庫灌溉其餘九萬多公頃的灌溉區域。

由於官田溪的集水面積僅有五十平方公里,因此,八田與一才留意於利用曾文溪的溪水,想在烏山頭的山嶺貫穿灌溉隧道。為蓄用曾文溪引來的水,以及官田溪本身的集水,八田與一設計出來的堰堤是長度一千二百十三公尺、堤底寬度三○三公尺,堤頂寬度九公尺、深度五十六公尺,使用砂石達五百餘萬立方公尺的超級鉅壩,築造這座雄偉水壩的施工方法,是任何東亞國家都未曾採用過的「半水力填築式工法」(SEMI-HYDRAULIC LILL)。這座水壩完成後,將成為世界的第三大水壩。

這種「半水力填築式工法」的作業,是在壩提中心用細小混凝土截水心壁之外,大部分用卵石、圓礫石、碎石、沙、粘土來構築的土石水壩。它的構築法不是用人力、機械來砌築,它用粘土的不透水性材料倒置在中心壁兩側,並以強力的射水使粘土向心壁中心流動,粘土隨著沖水的滾動於沿途沉澱、粗粒者先行沉澱,細粒者沉澱其後,造成顆粒均布良好之不透水心壁;水力填築式是以其他機械作輔助完成的壩堤施工方法,因此謂之:「半水力式填築式工法」。土質調查的結果,烏山頭一帶的土質最適合以這種工法來築造。以強力射水凝固水壩固體,屬于罕見的工程作業,在東亞也只有這個實例而已。為此烏山頭水庫完成時,這水庫在美國的土木學術會誌裏,被列名為「八田水壩」,而留下了八田與一的業績。



珊瑚潭緣曲折,彷如珊瑚般參差,上方有水道與曾文水庫串連。圖片來源




計畫的內容是:灌溉面積定為十五萬公頃,水源取自官田溪水庫以及濁水溪,工程將採取事業受益團體體制,由政府提供工程補助費來遂行,並作工程上的督導,估計需用總工程費四千二百萬元,當中三千萬元由工程受益人來分擔,一千二百萬元日幣由政府分作六年逐次撥付,工程自一九二○年(民國九年 )九月起施工,並定於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三月竣工,計工程期限為六年。這個計畫立刻獲得日本國會的通過,由於當時的日本本土有稻米不足的痛苦經驗,因此得到很大的贊助。(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