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謝國興,〈光復以來台南縣的產業發展概述〉,《南瀛文獻》第三輯,新營:台南縣政府,2004年9月,80-92。

--
四、從工商統計看產業發展
光復早期台南縣的農業產值較高,工商業相對其他縣市來說較不發達。
就商業登記家數來說,從民國39年的2877家成長到民國89年的34209家,民國90年商業登記家數驟降兩成三,反應民國90年前後台灣開始嚴重不景氣。以工廠登記數來看,台南縣也是從民國88年起有較明顯的下降。公司登記部份,民國89年比88年少了123家,但降福不大,登記資本額方面,則無論商業登記或公司登記,均呈正成長,民國88年公司登記資本額更出現了三倍半成長,主要原因是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新市)的工廠進駐所造成。
商業登記依行業別來看,在民國四十年代,以買賣業及製造加工業為數較多,兩者數量在伯仲之間;民國50年之後,買賣業家數急速增加,服務業是工、商兩業之外的主要行業,民國84年以後分成工商服務業與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兩類,兩者在民國89年均達到最多家數,各約1958家與3904家,民國90年則大減為1114家與2637家,明顯呈現不景氣的劇烈衝擊。
台南縣的工廠分類,早期以食品業最多。民國七十年代以來,以家數來說,金屬製品、塑膠製品、機械設備製造、食品製造、運輸工具製造修配等業是台南縣的主要製造產業,紡織業家數只能排在第六或第七位。以工廠在各鄉鎮市的分佈來說,依民國91年的統計,永康市最多(2729家),仁德次之(1258家)。
台南縣登記為公司的工商業者中,以近十年作觀察,製造業家數最多,批發零售及餐飲業(即傳統的買賣業或商業)的家數排第二位,排名第三名的是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營造業家數排名第四。
民國90年至91年之間,多數行業均呈現家數與資本同步下降的態勢,台南縣除了營造業反向增長之外,水電燃氣業、農林漁牧業與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也有類似增長情況。近三年雖然景氣有大變化,但個別行業之間仍有差別,傳統商業、餐飲影響最大,資本額降幅最大,金融保險、不動產次之,製造業又次之,運輸、倉儲業也有小幅下降;相反的,水電燃氣、營造業、農林漁牧、社會及個人服務業資本投入均呈增加。91年度台南縣公司登記家數較90年增加443家,資本額僅減少9.24億元,整體產業發展形勢仍算不錯。

五、企業集團與著名企業
台南幫企業集團是由出身北門的侯雨利、吳修齊兩家族共同合作經營發展而成的企業集團。吳三連、侯雨利為第一代領導人,侯雨利尤其是早期的主要資金提供者,吳修齊、吳尊賢是第二代,是奠基時期的主要經營者,高清愿、莊南田已是第三代。台南幫從賣布起家(1920年代),光復後由商而工,從建立台南紡織公司(1954年)開始,朝現代化企業多元發展,橫跨紡織、水泥、食品、建築、化工、金融、商貿流通諸領域。民國五十六年統一企業成立,由原任台南紡織業務經理的高清愿主導經營,開啟了台南幫更廣闊的企業天地。
統一企業設址於永康市塩行,以食品、食糧製造起家,但多角化轉投資經營甚廣,其母公司維持食糧、速食飲料、健康食品、麵包等生產本業外,轉投資的統一超商(7-Eleven)、南聯國貿、統一實業、統一國際、統一(中國)投資公司等又各成次集團。
大城長城企業集團由山東籍的韓浩然於1960年與牟清善共同創立,原名大成油脂公司,設廠於台南縣永康鄉蔦松里,1972年設立寶福農牧企業,經營肉豬養殖,1973年買下長城麵粉公司,1974年更名為大城長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併購嘉和麵粉(1954年台籍人士林炳軒創立)。1990年後開始在中國大陸東北、華北以及東南亞投資,經營主業包括油脂、麵粉、飼料、肉品、食品等。台灣的「漢堡王」為大城長城與美方(Burger king)合資經營。
奇美企業集團始於1960年許文龍創立奇美實業,生產壓克力板,之後逐漸向石化工業發展,為與台塑齊名的石化業者。1998年奇美開始投入光電產業,生產薄膜液晶面板(TFT-LCD)。十年前奇美實業是全世界塑化原料ABS的最大生產廠,目前位於南科的奇美電子與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友達光電成南北分庭抗禮之勢;奇美博物館是台灣企業界設基金會創博物館的異數,奇美醫院則是台南最具規模的私立醫院。
燦坤集團的核心公司燦坤實業創立於1978年,位於台南縣仁德鄉保安工業區,起初從事電熱盤壓鑄代工,1980年成立家電生產部門,生產咖啡壺,後自創品牌(優柏),開始向家電生產及流通事業王國邁進。1988年進入大陸投資設廠(廈門燦坤),1990年後陸續成立美國、日本燦坤。燦坤的核心人物為南台工專(現改制為南台科技大學)畢業的吳燦坤,在小家電生產及3C流通事業上成為台灣與世界知名的企業。廈門燦坤於1993年在深圳B股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掛牌上市的台資企業。
台南縣的紡織企業不少,其中台南企業為一成衣製造廠,民國八十年之後台灣絕大部分的成衣工廠因成本考量,大都外移東南亞與中國大陸,台南企業仍以台南縣歸仁的工廠為大本營,既代工也在大陸自創品牌,獲得不錯的利潤,成為成衣業界的模範生。
東帝士集團由出身北門地區(將軍鄉巷口)的陳清曉創立東雲織布廠奠基,至其子陳由豪於民國七十年代大力擴展,多角經營,橫跨建設、水泥、紡織、石化、旅遊、零售等產業,於民國八十六年東帝士集團五十週年慶時達到高峯,隨即因台灣房地產景氣衰微,加上高負債比例經營,八十七年起東帝士開始出現財務危機,民國90年陳由豪宣布解散東帝士集團(總管理處),各公司獨立經營,惟集團總負債仍達數百億元。龐大的負債利息與景氣不佳使東帝士核心企業近幾年虧損累累。
出身北門地區的企業家中,吳永豐(茂德)、吳永茂兄弟經營的東陽實業、台灣開億,吳俊億、吳俊佶兄弟經營的大億交通、堤維西交通、堤勝工業等,是全台著名的汽機車零件部品製造商,其中堤勝工業公司設於麻豆鎮。
位於西港的南寶樹脂為黃慶雲、黃慶芳兄弟於1961年所創設,生產接著劑、樹脂、塗料、營養品等,另創辦港明中學,為一家頗具特色的公司。
上述的企業集團與個別企業,毫無例外的自1980年代起陸續對外投資擴廠,包括東南亞與大陸,近幾年尤其在大陸的投資有快速增長趨勢。

六、農漁村中的科技產業
台南縣原以初級產業為主,民國86年國科會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南基地開發營運以來,台南縣的製造產業結構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當代高科技關聯產業進駐。
相對的,台南縣的「初級產業」也正待轉型,如前所述,台南縣的農漁業營造地方特色,轉向休閒文化事業的潛在性可能甚高,也就是一級產業與三級產業將可匯流,得失之間全在人為努力。
(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