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瀛學>電子報第   [學術文摘] 醫人醫國的文學作家吳新榮(一)

 

摘自 林秀蓉 著,(醫人醫國的文學作家吳新榮),《南瀛文獻》第一輯,新營:台南縣政府,20019月,80-92

吳新榮在六十一年的歲月中(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去世),經歷光復前後兩個不同的政治型態,他始終與歷史、時代、民眾保持緊密的聯繫,在醫師的本業之餘,他實踐醫人醫國的理想與文學創作的志趣。張良澤先生主編的《吳新榮全集》卷一序言說:「就量而言,我敢說日據台灣新文學作家群裏,一生寫文字最多的人便是吳新榮先生。」本文茲就其日記、書簡、隨筆,以及回憶錄為題材,從家庭教育、醫界關懷、政治活動、文獻訪古、文學創作等多重面貌切入,藉此探析吳新榮的一生,並亟盼更多熱愛台灣鄉土的民眾認識他的處世精神與生命情操。

吳新榮是孩子們學問與事業的良師,書信中時常與兒子討論志向的選擇與就讀的科系,期勉「有志竟成」的人生觀,父子親情流露無遺。給河兒的書信中說:「總之,你們的天性我不拘束,我也不叫你們繼續你父的事業,我最希望的就是繼承你父的意志-志氣-氣節,就是說做人為第一。在任何職業上,如不能做人,必不能成功。」(一九五三年六月八日)由這段話可知,吳新榮尊重孩子的性格來選擇志向,繼承父業不重要,然而父親做人的意志與氣節,這是一切學問與事業成功的基礎,不可不繼承。

一九三八年九月八日的日記說:「我雖無黃金或田地留給子孫,但也有文化的遺產。縱使一切的物質遺產都沒有的話,我還有遺產留給他們,那就是我的意志。因為我的意志已永久活於他們的血液之中。」在吳新榮的心目中,教育孩子比任何事業都重要,他將自己的人生觀化為身教與言教的薰陶,指引與鼓勵孩子;有志者事竟成的訓勉,是他留給子孫最珍貴的遺產。

吳新榮學醫的背景,並非受社會地位或金錢名譽所誘;而是與國父生辰同日,立志效法國父醫人醫國的精神;其次,是叔父吳丙丁醫師的鼓勵;另外,則是基於爭取自由的心理,因為在日據時代「醫師」職業不大受日本人的壓迫。吳新榮一生雖貴為醫師,然而他的生命價值觀並不是奉行貴族主義;面對低劣的醫界風氣與醫療環境,他永遠思考著明日的台灣,需要醫師做什麼?在「社會醫學短論」中言「仁術」的定義:「是為社會服務的犧牲精神來做最高的道德」,他懷抱著奉獻犧牲的精神,生命永遠與社會民眾融為一體,為力挽醫界的風氣,充實醫療的資源,不遺餘力。

           就力挽醫界的風氣而言,他強調“人格高潔”是模範醫師的第一條件,所以排斥以商業手段的謀利行為,以及為了從政而表現的慈善行為;甚至刊登醫學廣告時,必須兼顧社會教育與社會服務,不但要有科學性,也要有道德性,以提高社會大眾的智識,進而對橫行的密醫有所明智的判斷;並且呼籲醫界要消除「同途相怨」的職業意識,團結醫師公會的力量,如此才能杜絕一些起因於唯利是圖的名醫、掮客與訟棍的醫療糾紛事件,才能整頓醫界的風氣,促進醫學的進步。

           對於這些醫德墮落,風氣卑俗的不良現象,吳新榮不但逐一反省思考,並且具體提出改善的意見,反觀他行醫的自我期許,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的日記說:「醫生本來的目的是要醫療患病者,沒有患病者也沒關係,少利益也沒關係,沒有名譽也沒關係,只要醫治患病者就好。」因此他主張「做名醫寧做良醫」,所謂「名醫」,是指開業出名的醫師,他們不擇手段,以迷信籠絡患者,以巧言阿諛患者,甚至以卑下增長患者,成為人類的吸血鬼,黃金的奴隸;而所謂「良醫」,則是既不為名又不為利,一本科學的良知與誠心來醫萬病。吳新榮畢生行醫始終堅持「做名醫寧做良醫」的崇高醫德,不願與那輩名醫惡醫爭取名利,這份擇善就義的精神,令人油然起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