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學》電子報第80[學術文摘] 醫人醫國的文學作家吳新榮(二)

 

摘自 林秀蓉 著,(醫人醫國的文學作家吳新榮),《南瀛文獻》第一輯,新營:台南縣政府,20019月,80-92

除此,他亦十分注重醫學倫理,認為純科學與倫理學並重的醫學教育,是端正醫界風氣的重要圭臬。「醫箴」文中,積極呼籲:身為醫人,「應以其診所為學術鑽研之道場,精神修鍊之聖堂,日日盡瘁其業務,以致濟生救民之誠。」(譯自日本「昭和醫箴」)  換言之,充實專業,職業道德,救治民眾,三者不可偏廢。強調照顧病人「須以慈眼慈手圖起死回生」、「內藏信義誠實,外與慰安光明,是仁心之發露也。」尤其對待慢性長期患者,要「致意經濟,亦是仁術之端緒也。」這種以仁心仁術為宗旨的醫學倫理精神,誠乃勸諫後學的精髓,也提供了當今醫學倫理的重要教材。

其次,他深切關懷充實醫療資源的問題,本著:「醫人究極之使命,在同胞之保健以及人類之繁榮,須要翼贊國家施設,指導社會衛生,每與公眾俱在為要。」(譯自「昭和醫箴」),所以極力推動「建設社會醫學」,所謂「社會醫學」,即包含預防醫學、治療醫學、民族醫學、體育醫學,小者自細菌醫學起,大者至保險醫學止,其最後目標是全民無病的理想社會。並且為了要有健全的醫療設備,以對患者施予非營利的治療,他主張「醫業國營論」,設立大眾醫院,不只提昇醫療品質,也落實全民保健的理想目標。在民國五十四年,台灣醫療資源匱乏的時代,吳新榮大力提出「建設社會醫學」的理念,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偉大精神,誠乃值得稱頌。

人類真正的健康,不只是生理層面,更有精神、心理層面和文化、社會層面,吳新榮聽診器的這端醫治台灣百姓的身體,另一端診斷台灣醫界的病症,諸多亟待改革的問題,使他決定走出診所而投入政治的舞台,因為政治的目的和醫人的目的一樣,都是謀求最大多數人類的最大幸福。

    吳新榮十八歲遠赴東京學醫時,即懷抱神聖的使命,那就是:想要做醫生就要醫治人間全體的生命,甚至要醫治社會全體的生命。在他的文章裡不時流露這份醫人醫國的理想,如<點滴拾錄>中說:「醫生任何時都要為病社會的救護者,新世界的創造人。」另有<呈南方的青年>詩云:「我們學醫,也要治社會的病毒!也要圖民族的光復!」

綜觀歷史上有許多醫師,除了治療患者外,還為了國家、民族,付出一生的心血。例如國父獻身於革命事業,創立中華民國;魯迅,以文學揭發中華民族的思想痼疾和精神癌瘤;蔣渭水,是日據時代台灣人政治界的領袖,有「台灣的國父」之稱;賴和,是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的導師,有「台灣的魯迅」之稱。國父、魯迅、蔣渭水、賴和,都是醫家出身,吳新榮繼承前輩良醫良相、醫人醫國的思想,博愛無私、犧牲奉獻的精神。這其中受 國父影響最大,身處異族的統治,他效法 國父以醫業為基礎,追隨國父濃厚的民族意識與強烈的革命思想,來救我們的同胞,脫離日本的枷鎖。他確信:「人類的進步只靠著人類的熱情而已」(<<震瀛回憶錄>>自序)秉持這一股愛國情操與革命熱情,為台灣的光復奮鬥不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