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學》電子報第81期[學術文摘] 醫人醫國的文學作家—吳新榮(三)

摘自 林秀蓉 著,(醫人醫國的文學作家吳新榮),《南瀛文獻》第一輯,新營:台南縣政府,20019月,80-92

 

吳新榮剛留學日本金川中學時,曾聆聽了一場 國父(五十九歲)在神戶主講的「大亞細亞主義」,回校後熱血奔騰,振筆疾書寫了一篇「朋友呀!睨視那爭鬥的奔流啊!」內容公然反抗日本對台灣同胞的欺凌與榨取。「點滴拾錄」中,更義憤填膺地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思想說:「我們的時代無疑地是要打倒強權主義的時代,我們的鄉土無疑地是被挖取的殖民地台灣。」一九三年也曾與郭水潭、徐清吉等人,先後組織「佳里青風會」、「鹽分地帶文藝會」,企盼透過非政治性的文化活動,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喚醒本省同胞的民族意識;有時還在日人專辦的「民俗台灣」雜誌,以其銳利的文筆暗寓譏諷,藉以傾訴被壓迫者的不平之鳴,以致常常受日本「高等刑事」的監視。

光復後,吳新榮協助鄰里的規劃,道路的命名,替佳里國小撰寫校歌;也當過臺南縣參議員、省醫師公會的監事等,為地方建設鞠躬盡瘁。在理念上他雖有滿腔熱誠參與時政,願為社會服務,甘為國家犧牲,然而在台灣民主政治佈滿荊棘的路程中,他遭遇二二八的不測之禍,以及接踵而至的白色恐怖,使他不願與貪官污吏之輩同流,與假公濟私之輩分利,與強情模理之輩爭功。雖然面臨時代的悲劇,但「有志竟成」的人生觀,始終支持他對未來抱有極大的希望。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七日日記說:「在此個人上、社會上的精神打擊之下,這又使我閉在文化工作的軀殼中,而且此工作最愉快,給我每時無限的安慰。」所謂弱者困於環境,智者利用環境;在理想與現實的擺盪之間,吳新榮運用智慧,決定下一步的計劃表,繼續邁向自己人生的理想,那就是整理地方文史與創作文學,再次開展另一段有意義的新生活。

吳新榮常自居為文化人,在一九四七年二月八日的日記中自我期許說:「文化人不是高尚生活的人,也不是學理深奧的人。文化人應當和時代的煩悶而煩悶,和人類的苦痛而苦痛。」他的生命永遠致力於關懷群體的命運,與時代、民眾共體時艱。為了建設合理的文化生活,熱誠負起文化人先覺者的責任,無怨無悔地為維護地方文化與發展台灣文化出錢出力,他的生命因此更煥發精彩。

一九五二年被聘為台南縣文獻委員兼編纂組長,主編「南瀛文獻」、「台南縣誌稿」,責任雖重大,然而他說「這是我願意而且喜歡擔任的,在我的一個誕生紀念日中負起這樣工作,可為劃我一生的第一時代。」(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日記)因此他可以整天樂此不疲地埋首於考察史蹟,研究鄉土民俗,收集農村俚諺,或組織田野採集隊下鄉查訪,「震瀛採訪記」、「南台灣采風錄」都是記錄台南縣鄉土文獻的重要資料,也奠定了本縣地方史的基礎。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三日的日記說:「人生最初愛護的也是故鄉,人生最後戀慕的也是故鄉,故鄉和人生絕不可離開的關係。」誠然,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是我們一生的愛戀,永遠無法割捨,如今,當我們在閱覽這些寶貴的文化資產時,當深深感念吳新榮保存地方文獻的精神,與熱愛鄉土的深情。   

文章乃不朽之盛事,吳新榮感悟唯有文章可同歷史一樣久長,勵行「醫業為本妻,文學為情婦」的生活,積極參與文壇活動,鼎力相助推動新文學。先後成立「佳里青風會」、「佳里詩社」、「鯤瀛詩社」,敦睦地方風雅人士,發揚地方文化;組織「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鼓吹鹽分地帶的文藝風氣。他的作品包含漢詩、現代詩、散文、小說、隨筆等,皆可見佳篇;創作語言方面,光復前採日文寫作,光復後用純熟的白話文,中間或插入母語,由於幼學日文,稍長自習中文,中日語文造詣均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