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學》電子報第111期〔學術文摘〕歷史建築-新化武德殿

摘自涂順從﹑涂叔君﹑黃明雅﹑鄭秀梅著,《南瀛歷史建築志》,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272-283。

前言

一般人提到「殿」,大多會以為是道教建築。但新化武德殿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歷史建築,它是日治時期日本人供軍警及民眾練武強身所興建的。武士道是日本的立國精神,其發源於中國的儒道,其闡揚的思想是好勇尚武﹑忠君愛國,並重道德、氣節與實踐,所以名為武德殿。

照片 097.jpg

▲武德殿位於新化鎮中正路與和平街口的舊消防隊旁,是日治時代劍道、柔道訓練場所。

創建年代及時代背景

關於新化武德殿的興建時期,據新化鎮公所提報的年代為1925到1928年,但據成大建築研究所陳信安先生之碩士論文《台灣日治時期武德殿建築之研究》,新化武德殿之興建年代為1936年。雙方之間的誤差,誰是誰非,仍有待學者專家再度考證。

日本在甲午戰爭擊敗清廷後,既有的武術與傳統的尚武教育被認為在近代戰爭仍有其實用性。在此氛圍下,明治28年(1895)「大日本武德會」於京都創立,並在全日本會員的捐輸下,展開了位於京都平安神宮西鄰的「大日本武德會本部武德殿」興建工程,從此「武德殿」一詞成為武德會演武場的通稱。武德會雖然為民間團體身分,卻具備半官半民的性質,而透過當時警察系統的推廣運作,在此後50年間,全日本各道﹑府﹑縣必定設有武德殿,而海外殖民地亦不意外。

為了鞏固在殖民地的統治基礎,日本在其所佔領的殖民地上建立了嚴密的警察制度,而武德殿建築在警察系統的推動下,在各個殖民地上被大量地興建,並作為訓練警察武藝的場所。而隨著日本統治台灣的日趨穩定,台灣各地武德殿之角色因而逐步調整成為地方民眾習武的場所。

台灣地區現存的武道館建築,可分為州廳級、都市級、街庄級,而新化武德殿則屬郡市級。台南縣新化鎮公所為保存鎮內現存歷史建築,2006年4月底,台南縣文化處長葉澤山會同成大建築系主任傅朝卿、成大歷史系教授何培夫等人前往探勘,他們認為,新化武德殿是日治時期的武道館、柔道館,極具歷史稀少性與價值,故於2006年6月6日正式公告登錄為台南縣歷史建築。

照片 099.JPG

▲武德殿的演武場

照片 101.jpg

▲武德殿所用建材多為檜木,具唐朝宮殿風格

建築物特徵及現況

新化武德殿為3層樓高的檜木建築,具唐朝宮殿風格,其空間格局與造型皆相當特殊,入口破風軒已拆除,但與台灣其他各地武德殿建築相比,新化武德殿的保存狀況還算不錯。

戰後,新化武德殿成為退休榮民的宿舍,並和附近的警察木造宿舍混在一起。直到2004年警察宿舍拆除後,當地的文史工作者和鎮公所,才猛然發現原來在新化老街的南端,竟然還保有這處珍貴的歷史建築。由於戰後新化武德殿的所有權變成私人所有,因此新化文史工作者鍾騰為避免此具歷史意義的建物成為私人資產而遭破壞,就報請台南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督促鎮公所儘速收回這棟具歷史意義的建物,並在2006年正式公告登錄成為台南縣第17處歷史建築。

歷史見證及更易

日治時期,武德殿位於新化郡役場附近,當時為了讓日本軍警居住,附近蓋了許許多多的宿舍。光復後,政府為了去日本化,把一些具有日本意識的建物,如神社、武德殿等皆拆除或改換面貌。新化武德殿能在當時反日情緒高昂的社會被保存下來,可說是非常幸運。

照片 096.jpg

▲新化武德殿在同類建築群中已算保存不錯

照片 095.JPG

▲新化武德殿的側面入口

照片 105.jpg

▲2006年6月6日台南縣政府文化處正式公告登錄新化武德殿為歷史建築

結語

新化武德殿位於新化老街上,其和原新化街役場、新化奉安殿、楊逵文學記念館連成一條歷史長廊,為新化塑造一個多樣的歷史文化園區。武德殿雖然只是新化的歷史景點之一,但它象徵了日本統治台灣的一道痕跡,為極具歷史意義之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