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學》電子報第112期〔學術文摘〕歷史建築-台鹽隆田儲運站

摘自涂順從﹑涂叔君﹑黃明雅﹑鄭秀梅著,《南瀛歷史建築志》,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80-93。

前言

台灣是全世界唯一配有鐵路運輸鹽產的地區,早期台鹽公司為了便於轉運和保存七股和北門鹽場之鹽產,遂於隆田台鐵車站旁興建鹽倉,即台鹽的儲運站,做為鹽產儲存運銷之用。台鹽隆田儲運站保存了台灣鹽業的運銷歷史,頗具歷史意義。2004年台南縣政府將公告為歷史建築,以保存台灣鹽業發展的重要痕跡。


clip_image002.jpg
▲台鹽隆田儲運站中的原台鹽辦公廳(現隆田考古展示室)正面外觀

創建年代及時期

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各地鋪設鹽場鐵道,以將鹽產運送至台灣各地。台南縣擁有北門及七股等兩大鹽場,一直是台灣鹽業的重鎮,其鹽產量約佔全國的十分之六。七股鹽場採機關小火車運鹽,北門鹽場則採輕便台車運鹽。
戰後初期,台南縣的鹽場僅有簡陋的鹽倉來存放採收的鹽晶顆粒,因此,即使鹽堆上有覆蓋帆布,若遇風雨來襲,鹽產也會遭到損失。也正因如此,民國47年起,台鹽公司為了便於轉運北門和七股鹽場的鹽產,遂於隆田和新營的台鐵車站旁興建鹽倉,其中在隆田興建的是6座磚砌瓦頂木門結構的鹽倉,這也就是現今台鹽隆田轉運站的主要建築群。
當時七股鹽場的包裝鹽因此交由台糖的五分車頭運送至佳里,再經由台鹽隆田轉運站轉至高雄港,並外銷各國。而北門鹽場生產的鹽則主供內銷,並採輕便台車來運送,循台糖北門線運送至台鹽隆田轉運站,最後再經台鐵縱貫鐵路運銷全台各地。然而,民國74年,北門鹽場台車鐵道全部消失。76年,七股鹽場場區內的鐵道停駛。至此之後,公路運鹽取代鐵路運鹽,台灣鹽業的鐵路運輸也逐漸走入了歷史。

建築物特徵及現狀

台鹽隆田儲運站土地內的建物主要包括﹕台鹽辦公廳、台鹽宿舍、防空洞,以及六棟的鹽倉。台鹽辦公廳與台鹽宿舍為磚造,整體由圍牆包圍,為南北長列的建築群。目前台鹽宿舍已整修成為「台大考古隊隆田工作站」,台南縣政府文化處並在台鹽辦公廳成立「隆田考古展示室」,以提供民眾參觀台南縣史前文化遺址的風彩。


照片 232.jpg
▲位於鹽倉附近的磚造防空洞



照片 231.jpg
▲隆田儲運站中的原台鹽宿舍(現為台大考古隊隆田工作站)

而多達六棟的鹽倉則在台鐵隆田車站南方約400公尺處,其位於台鐵綜貫線的西側。六棟鹽倉中只有四棟有倉名,即「隆甲倉」、「隆乙倉」、「隆丙倉」、「隆丁倉」,倉名就寫在大門旁牆柱上。東列有「隆甲倉」、「隆乙倉」,西列則有「隆丙倉」、「隆丁倉」。此六棟的鹽倉可分為東西兩列,一列各三棟。其屋頂樑柱皆為台灣檜木建築,雖然目前六棟鹽倉大體良好,過去雖有門窗﹑牆壁﹑屋頂有多處損壞,但在1964﹑1968﹑1970﹑1980已做過四次整修,所以情況已較為好轉。


照片 237.jpg
▲東列中棟「隆甲倉」

照片 241.jpg
▲西列南棟「隆丁倉」

目前轉運站內的鹽倉,已變成台大考古隊的文物整理場,以利學術研究的進行。興建較早的隆田台鹽儲運站已功成身退,目前只能從地面老舊的鐵軌和斑剝的紅磚以及6座大鹽倉想像當年繁忙的運鹽業務。滄海桑田,令人不勝欷噓。雖然,傳統的鹽業已隨著時光的流轉而沒落,但台鹽隆田儲運站已在台灣鹽業的發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照片 234.jpg
▲台鹽隆田儲運站中的鐵軌

結語

民國91年台南縣政府得到內政部補助,進行了隆田台鹽轉運站﹑隆田火車站及總爺糖廠之間的整體城鄉景觀新風貌包裝計畫。隨著台大考古隊的進駐以及「隆田考古展示室」的設立,加上附近有許多旅遊景點,如烏山頭水庫、台南藝術大學、隆田酒廠等等。若能結合附近的這些景點,則台鹽隆田儲運站必能成為官田鄉的一個重要觀光勝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