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學》電子報第123期〔學術文摘〕宗祠—將軍黃氏崇榮堂
摘自王念湘、沈識鶴、郭百超、李麗菁、潘豐富等著,《南瀛宗祠誌》,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273-281。

前言

黃氏崇榮堂位於將軍鄉苓子寮,是苓子寮庄牆仔內、布店內、大門內、西頭仔、頂寮、崁頭寮等六支黃氏子孫所共同集資興建的。黃姓在以務農為主的將軍鄉算是大姓,而充滿濃厚的閩氏風格和設計用心的黃氏崇榮堂,在將軍鄉也是一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建築。

宗祠—將軍黃氏崇榮堂
▲崇榮堂入口處的牌樓

黃姓家族簡史

崇榮堂的來台開基祖是黃君修,原本居於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並於康熙17年(1678)從中國來台。起先他定居於台灣府諸羅縣的安定西堡,後搬至漚汪社,最後才移至苓子寮庄。黃君修之所以定居於苓子寮庄,是因為其緊臨於漚汪溪,漁產豐富且土地肥沃。
看出苓子寮未來發展性的黃君修,於是邀他的姪子黃席珍來台,黃席珍還將君修之父黃郡的神主牌迎接來台,表現出了久居台灣的打算。不久黃尚、黃勤利、黃執等黃氏子孫,也都紛紛由中國遷往台灣。龐大而又和樂融融的黃氏家族,迄今已在台灣生根達十四代之多了。

創建年代與沿革

將軍黃氏崇榮堂啟建於民國84年,並於民國88年完工。黃姓家族來台已有320年之久,開台祖君修之姪席珍原葬於將軍鄉之口寮,在口寮的一塊祖產農地至今仍登記於黃席珍次子黃繼元的名下,320年來,黃氏先祖的神主牌位一直由各房輪流祭拜,直到民國78年,才有人建議興建一個較大的宗祠來讓各代先祖的神主牌位集中在一起,並獲得了多數族人的贊同,於民國83年組織籌備委員會,84年啟建,建坪約160坪,總工程費用約1600萬,經費來源為族人的捐獻和旅外宗親或熱心人士的樂捐。
終於,在各方的注目之下,崇榮堂於民國88年國曆1月3日正式完工,並舉行了落成剪綵。在3日至6日,還連續4天舉行了法會。最後在1月6日下午舉行了普渡,可以說是功德圓滿了。

建築特徵

將軍黃氏崇榮堂為閩南式五間厝型磚造綱筋建築,落地門及正廳均為台灣檜木所造,堂內配置井然有序,入門右側牆上則掛有開台祖黃君修之六世孫黃成聯所繪製之開台祖畫像,相當生動。
崇榮堂的入口處聳立著懸掛「崇榮堂」匾額的牌樓,其燕尾造型的屋脊兩端翹起如弓,脊端則呈燕尾分岔狀之裝飾。兩脊之間則有留下數個小孔,可減低風壓及重量。樑坊左右與柱子相接的部份則為「垛頭」,,目前上面的彩畫已有些斑駁。而牌樓後的「慎終追遠」匾額,則富含飲水思源的祖訓。整個牌樓呈現出了濃厚的閩氏建築風格。

將軍黃氏崇榮堂2.JPG
▲崇榮堂牌樓後方的「慎終追遠」匾額

將軍黃氏崇榮堂3.JPG
▲宗祠建築的三川脊設計

而宗祠主體建築的「三川脊」設計,在三川殿的屋頂,脊身分為三段,明間較高,左右次間則較低,形成了中高旁低之屋脊,而四個燕尾的設計,更是讓宗祠顯得更加亮麗。而宗祠大門兩側雕成廂子型的礎石設計,則可強固門框,由此可見宗祠設計之用心。
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公媽龕」,空間寬敞而明亮,有屋頂及樑柱、門扇與門額,猶如一座縮小的殿堂建築。翹頭案式的頂桌和下桌,木質的設計使宗祠更具古色古香的特色。而大型圓柱與木質的格扇門構成的「步口廊」,則顯現出了崇榮堂的寬敞特色。整個崇榮堂的設計則是黃君修之八世孫黃信義所歸劃出來的,他是一位建築師。在他的歸劃之下,黃氏崇榮堂顯得相當古色古香而漂亮。

將軍黃氏崇榮堂4.JPG
▲崇榮堂內的供奉神主牌的「公媽廳」

將軍黃氏崇榮堂5.JPG
▲門柱下方的兩個礎石,可強固門框

結語

在黃氏家族尚無宗祠以前,祭祖時間是在清明節,宗祠建立後,每年則分為春秋二祭,春祭在清明節,秋祭則在冬至,典禮遵行古禮約二個小時,禮成舉行會餐,其中以春祭較為熱鬧,費用則由各房自由捐獻。黃氏崇榮堂,可說是將軍鄉的一個極具代表性,且極富古典味的宗祠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