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學》電子報第126期〔學術文摘〕宗祠—關廟方家祖祠

摘自王念湘、沈識鶴、郭百超、李麗菁、潘豐富等著,《南瀛宗祠誌》,臺南︰臺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392-397。

前言

關廟區位於本市南端,在嘉南平原與新化丘陵的交界處,盛產鳳梨,為本市之農業大鄉。關廟方姓始祖早於明崇禎14年(1641)即渡海來台,方家祖祠更是早於清康熙年間即已建立,且方家族譜亦保存十分完整,方家可說是關廟鄉內相當重視歷史傳承之家族。

關廟方家祖祠
▲方家舊祖祠正面外貌

方姓家族簡史

關廟方姓始祖胤祉,生於明萬曆41年(1613),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生子一名榮晃,胤祉之妻於明崇禎14年(1641)去世,胤祉乃攜子榮晃來台,並暫寄居於臺灣縣保西里南潭社(今歸仁區七甲村里)為生,並於臺娶妻生下兩子,於明永曆23年(1669)去世,享年56歲。
二世祖榮晃於其父去世後,因與繼母不合,婚後遷居於香洋社(今關廟區東勢里)。清康熙年間,方氏四世祖方開伯高中進士,因而於東勢里旺萊路建進士府第,其即為舊方家祖祠,距今已近300年歷史。過了三代之後,方家家勢達到最興盛期,七世祖方春峰等先祖因而於松腳村和平路興建新祖祠。目前新、舊祖祠皆有後代子孫來祭拜,但每年農曆2月8日,各地方家子孫皆會統一至舊祖祠祭祖。方氏家族枝茂葉盛,目前來台繁衍子孫已有17代,且族譜亦保留十分完整,可說是難能可貴。

建築特徵及現狀

位於東勢里旺萊路的方家舊祖祠,迄今已有約300年歷史。正堂包括祭拜祖先的祠堂共有五間廂房,正身屋脊為三川脊,有四個燕尾,牆壁已有水泥粉刷,但從窗戶周圍仍可稍微看到紅色古磚。左右護龍並不大,只有各一間廂房,屋脊亦為燕尾造型。由於舊祖祠堂前身為四世祖方開伯所進士府第,為清代臺南地區頗富盛名之建築,現今祠堂內仍懸掛多幅乾隆與光緒年間之匾額,相當珍貴。

關廟方家祖祠2.JPG
▲光緒18年(1892) 祠堂內的功名匾「朝元」

關廟方家祖祠3.JPG
▲乾隆11年(1746)所立之「德門積慶」匾額

方家原本有十餘公頃土地做為祭祀公業,至國民政府來臺後實施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政策,大部分土地改歸佃農所有。到了民國50年代,祖祠仍保存十分完整,前庭圍牆高及屋簷,後院牆壁高約5公尺,十分牢固。東廂房北有一朝東大門,西廂房南有一朝南側門。唯今外護龍及圍牆已不復存在,有些已改建為現代住家,十分可惜。

關廟方家祖祠4.JPG
▲舊祖祠公媽廳上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屋頂和樑柱之木質設計別具特色

關廟方家祖祠5.JPG
▲乾隆14年(1749)所立之「一鄉 善士」匾額

民國86年(1997)4月12日,由於方家舊祖祠屢受風雨侵蝕,為了避免其傾頹,故開工整修舊祖祠,並於同年6月28日重修完成。由方家族人捐獻之踴躍,可見方氏家族之團結力是相當高的。

關廟方家祖祠6.JPG
▲方家祖祠重修記碑誌

結語

民國80年(1991)間,方家子孫為緬懷祖先功德,族人發動成立方家宗親會,並訂於二世祖榮晃公冥誕之農曆2月8日,散居各地的子孫皆需至舊祖祠祭祖。
祖祠的管理,則由方家宗親會宗親自由捐獻,委請族人就近朝夕祭拜及環境打掃。同時方家宗親會還會與臺南市公園路之「六桂堂」(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宗親會,每年舉辦聯誼活動,十分有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