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第143期〔學術文摘〕古道-學甲慈濟宮「上白礁」香路古道(下)
摘自翁程祥、楊明宗、李榮添著,《南瀛古道誌》,南縣府,96年8月,頁185-203

古道風情畫,人文話滄桑
(一)學甲慈濟宮
保生大帝臺灣開基祖廟學甲慈濟宮,位於臺南市學甲區市區中心,主神保生大帝大道公吳真人神像,乃八百年前宋代之開基古祖神像。慈濟宮經內政部評定為第3級古蹟,讓宮800餘年歷史的神像開基二大帝,係由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於康熙年間由李姓者自白礁迎來奉祀以迄於今,為全臺大道公廟僅有者。

2.jpg
▲請水後要上封條

(二)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宋太平興國4年3月15日誕生於福建同安白礁,博通群籍,曾任御史,由善歧黃,拯民無數。景佑3年5月2日昇天,官民感其德而塑像建廟奉祀,因神靈顯赫奉敕「慈濟」廟額並賜封為「大道真人」等號,後又晉封為「保生大帝」。

《臺南學》電子報第143期〔學術文摘〕古道-學甲慈濟宮「上白礁」香路古道(下)
▲請水前紅頭師公需事先在將軍溪畔作法

(三)上白礁請水火活動
「上白礁」祭祖活動中非常重的一個祭典就是「請水火」的典禮,整個活動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透過「請水火」的祭典,以代表緬懷祖先飲水思源及傳承香火。
所謂「請水」,即掬取將軍溪水作為聖水之意,意寓飲水思源緬懷先祖當年在此登陸的一頁歷史儀式,在道士和法師調請五營兵將後,由紅頭仔或廟方執事人員涉水下溪汲取溪水,然後要迅速以涼傘護蓋上岸至白礁亭,置於香擔的小神龕內,且需加上封條,然後再由專人擔回慈濟宮。
「請火」緊接著請水之後舉行,所謂「請火」原指刈取祖廟香火之意,必須透過進香始能完成;而慈濟宮繞境至此,並在此舉行謁祖祭典,實已視白礁亭為中國白礁祖廟繞境至此,也算是一種進香。不過,「請火」儀式乃由法師安爐火後,交給值年爐主,然後爐主再將瓷盆的火爐放入香擔的另一座神龕內,並加上封條後,由專人肩挑跟香陣返回慈濟宮,完成「請水火」祭典。

(四)葉師的傳奇
葉王本名葉師,字麟趾,清道光6年(1826)出生於嘉義縣民雄鄉(古稱「諸羅縣打貓」)葉王以其精湛的製陶技藝聞名,時人以「王師」尊稱之,所以「葉王」實為其美名。葉王的作品曾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期間參展之後,其作品繼續典藏於法國羅浮宮國際藝術館之中。
葉王的作品大多完成於30至50歲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其中,以學甲慈濟宮的作品最有名氣,也是保存葉王作品最良及藏品數量最豐富之所在。

3.jpg
▲神氣活現的葉王作品

(五)慈濟葉王作品-交趾燒
清咸豐10年(1860),丹青剝落,廟貌又呈老舊,遂由諸鄉紳倡首竭力募捐大興土木將慈濟宮作整體性的翻修,並禮聘交趾燒大師葉王做壁堵及屋頂的裝飾,由於此次裝修工程十分浩大,非短期能完成,因此葉王乾脆在廟旁搭建小土窯長期住下。
葉王以慈濟宮為其作品的展示場所,將其拿手絕活─交趾燒創作數百件,嘔心瀝血作品安放於廟頂中脊到正殿內堵壁,以及後殿兩邊18羅漢上的壁堵,前後總共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工。

4.jpg
▲葉王作品的壁堵

結語
慈濟宮在民國95年(2006)上白礁謁祖繞境祭典要點中揭示其宗旨為:「宏揚祖先追隨民族英雄鄭成功來臺345年,每年舉行『上白礁謁祖繞境祭典』以遙拜大陸列祖宗,血濃於水不忘本之中華民族精神。」從這個宗旨我們可以了解到:人要認祖歸宗,神也要認祖。從整個「上白礁」謁祖祭典來看,「人」那種血濃於水的故鄉情懷,透過「神」來表達。在各項神秘的祭典儀式中,仍可找到屬於「人」的那一面。總之不管「人」也好,「神」也好,大家都利用「上白礁」的謁祖活動聯絡了彼此的情誼,也帶動了整個學甲。

交通路線
(一)由國道1號下新營交流道往鹽水方向,轉臺19號公路往學甲方向,過學甲國中往中正路,即可找到慈濟宮。

(二)由國道1號下麻豆交流道往佳里方向,轉臺19號公路往學甲方向,過學甲國中往中正路,即可找到慈濟宮。

5.jpg
▲學甲慈濟宮醮祭路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