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學》電子報 第150期(學術文摘)南瀛佛雕匠師誌-台灣佛雕現況發展
摘自魏稚恩著,《南瀛佛雕匠師誌》,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年6月,頁30-34。

緣起
「一府、二鹿、三艋舺」七個字道出臺灣傳統佛雕發展的分布。鹿港、北港、臺南、臺北和臺中地區開發較早,人口眾多,宗教活動頻繁,寺廟林立,促使傳統木雕佛雕事業的發達。

一、彰化鹿港
自開台以來,鹿港地區即是傳統木雕業的重鎮。鹿港地區的廟建築、神像雕刻、家具及宗教法器,均很興盛。歷經百年發展,木雕工作室、佛具百貨業在鹿港處處可見。鹿港地區近代眾多業者中,以來自泉州的李松林、李煥美為代表。
李松林的作品,遍佈知名的寺廟與宅第,並獲頒教育部的薪傳獎,並獲遴選為第一屆民族藝師。李松林的晚輩施振洋,本來跟隨父親施坤玉學習大木作,後來轉作小木鑿花,活躍於當地的寺廟修建,並獲頒教育部薪傳獎。而吳清坡與施至輝兩位薪傳獎得主,都是鹿港地區的神像雕刻家,且是繼承祖傳事業有成的藝師。吳清坡的祖店號為小西天,創辦迄今已歷一百三十多年,堪稱百年老舖。創業七十餘年的施至輝先生,店號為施自和佛具店,早年跟隨父親施禮習藝,許多作品被供奉在知名的寺廟中。鹿港雕刻系統是來自泉州,著重於刀法的細緻與考究,注重漆線、紋飾和上色的功夫。

台灣佛雕現況發展
▲木雕大師 李松林(轉載自http://www.cd.ctu.edu.tw/project/p1-2.html)

二、北港
舊名笨港的北港,以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天后宮、水仙宮…等寺廟聞名,和鹿港一樣同屬宗教活動興盛地區,傳統木雕事業亦相當興盛。從天后宮古廟內的寺廟雕刻作品,可以看到過去匠師的精心傑作。然因地理變化,北港的航運衰退,雲林北港地區的佛雕業不若以往興旺。除了北港地區之外,在交通便利的斗六、斗南一帶,也有木雕業的出現。

2鹿港神像雕刻師傅─吳清波
▲鹿港神像雕刻師傅─吳清波
(轉載自http://163.23.79.1/~black/index.files/main_.files/m2-1.htm)

三、臺南
府城古都的傳統木雕業,大多以佛像雕刻為主,早期以祖傳的事業。因交通便利,開發甚早,廟宇林立,泉州、福州、漳州三大派別匠師來府城立碁創業者為數不少,再加上近年來臺南市對傳統藝術的重視與保存,各派別迄今仍各有傳人,加上頻繁的廟會活動,連帶形成各佛雕匠師良性競爭與成長。
清朝後,台灣的佛雕又有所謂的漳州派、泉州派和福州派。在臺南市三大派別分別是以,漳州派以陳金泳為代表的「閣派」系統,台南現有彰州派的師傅除魏俊邦,還有神農街「西佛國」,另外一位就是陳金泳。以蔡心為首傳承五代的西佛國屬於泉州派,而福州派系統代表人物則是「人樂軒」的林亨琛。其中漳州派蔡金永師傅的徒弟以外傳為主,師徒間不具血源關係;泉州派蔡心嫡傳五代子孫迄今最為悠久,福州派的人樂軒早期也以嫡傳為主,但後來家族中晚輩轉而從事其他事業,幸有出師人樂軒門的匠師繼承福州派雕刻技藝。

3魏俊邦的紙塑媽祖
▲魏俊邦的紙塑媽祖
(轉載自seety新城視雜誌http://www.seety.com.tw/review_detail.php?id=606)

四、臺北
北部板橋、中和和三峽等地在日據初期,進駐了一批來自福建漳州的雕刻師傅,其中最具盛名者便是陳應彬。大木工程與小木刻花都是陳應彬的專長。應彬主持的大木作工程,佔有重要的影響地位;獲頒教育部薪傳獎並獲選為第一屆民族藝師的黃龜理就曾拜陳應彬習藝。
後來因經濟發展,臺北逐漸成為政經中心,來自各地的木雕匠師前來匯集,木雕業亦曾興盛一時。萬華龍山寺附近曾是早期匠師的聚集中心,而後逐漸向臺北縣外圍鄉鎮發展,於是台北縣市成為新興的傳統木雕重地。

4大龍峒保安宮是陳應彬力作之一
▲大龍峒保安宮是陳應彬力作之一。
(轉載自http://tkb.nmth.gov.tw/Doth/Article.aspx?2899)

五、其他
臺中盆地、南投、豐原三地是臺灣中部地區傳統木雕業較為興盛之地,與鹿港李松林、臺北黃龜理等人齊名的陳正氣師傅為中部傳統木雕代表人物,弟子遍佈中地區部。
苗栗山城的三義鄉,因盛產樟木,提供了高品質的木雕創作材料,日據時代後成為台灣新興的雕刻重鎮,當地主要以奇木家具產業以及藝術取向的木雕為ˋ主,由於外來觀光客多,因此吸引當地年輕一輩投入傳統木雕工作目前已成為台灣的木雕觀光重鎮,當地還設有木雕博物館,每年並舉辦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吸引全台各地以及國外的雕刻藝術家來此創作參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