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 第160期(學術文摘)南瀛佛雕匠師誌-【北門區及將軍區】佛雕匠師介紹
摘自魏稚恩著,《南瀛佛雕匠師誌》,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年6月,頁136-146。

【神聖軒 蔡全寶/蔡秉宏】
全寶師的師父葉經義先生與師公蘇永欽先生在台灣的雕刻界頗負盛名;已逝的蘇永欽先生是福建省泉州惠安人,為台灣早期泉州派木雕名師,做工細緻,以人物見長;第十四屆國家薪傳獎入圍者葉經義先生是蘇水欽的得意門生,極富雕刻天份,入門二個月即為永欽師帶班承接工作。全寶師父子二人承襲泉州派雕刻技巧,而秉宏師可則是永欽師這一脈最年輕的傳承者。
全寶師出師後跟隨經義師做了一年的木雕,除受聘(如台蔡有土、柯添丁等等)到各地從事寺廟傳統木雕之外,也提供刻匾額雕刻,此外也開始嘗試進行神像雕刻工作。因為師傅教的是平面鑿花木雕,因此全寶師的佛雕技術可說是自己不斷嘗試摸索鑽研而來。

《臺南學》電子報 第160期
▲全寶師的作品~蚵仔寮南天宮鎮殿的齊天大聖。

2
▲王爺信仰系統的鐵府千歲,藍色的手臉塗裝,十分特殊,是秉宏師的作品。

全寶師也算是老一輩的師傅,早期學藝時師傅們傳授不少功夫,也跟隨師傅台灣到處去進行宗教藝術雕刻工作。除了木雕之外,小從漆線粉線的原料製作、大到寺廟建築彩繪、廟體的大木作等,都難不倒全寶師,至於佛像雕刻領域則是自己研究常識而來,此外他也曾經嚐試進行一系列藝術木雕工作。包含以宗教勸善為主題的代天理陰陽、善惡分明、吞精、食鬼、濟公等五件,另外就是以人物為主題的堅心、望你早歸、歲月容顏-撿、一條揹巾背後代、虔誠等五件,還有其他三件分別名為賞、東方維納斯、出浴人體藝術木雕創作。

3
▲一條揹巾背後代與懷著未來,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全寶師的藝術創作)。

【聖西國雕刻所 蔡順和】
順和師因為對佛像造形藝術有興趣,且對不嗜升學,加上家庭經濟因素,如果能學得一技之長,不論是自行開店或是受僱於人,都能減輕家庭負擔,於是國中畢業後到往高雄「西來國雕刻所」,進入黃崑樹師傅門下習藝。
花三年六個月學雕刻,時間其實不夠,基本工法學完還得不斷自己獨立作業,以追求整體技巧的成熟,經過6年苦學終於出師。異於其他雕刻師傅,順和師相當清楚自己學的是泉州派,順和師說若以造型材料與工法來區分,福州派的作品大多以泥塑結合脫胎方式進行佛像雕塑;至於泉州派則是以木雕與泥塑為主要工法。在佛雕的裝飾工法上,不論粉線、漆線裝飾,都難不倒順和師。他表示以粉線作裝飾大約只要半天的時間即可完成;若改以漆線製作,則得花兩天才能完成,而且會的師傅不多。

4
▲一尺三吋高的池府千歲神像,泉州派風格的作品。

順和師也提到台灣、中國兩地佛雕加工的差異,大陸的佛雕業者在顧客未上門前會預先製作一些神像的粗柸半成品,待顧客下訂後,再依據顧客的需求選出適合的半成品,再完成後續的雕刻工作。反倒是台灣的雕刻師傅較遵循古法,顧客會來店裡下訂後,首先要讓顧客挑選合意的木材,挑良辰吉時開斧,接下來的製作過程中,比較虔誠的顧客會經常前來關心雕像的進度,與師傅溝通,以雕出顧客滿意的神像。中國文化大革命以來,因為技術的中斷,所以大陸的佛雕作品普遍不若台灣,後來部分台灣業者前往大陸發展,提升了大陸佛雕作品水準,以致於兩岸佛雕作品差距日益縮小,但價格的差異卻沒有因此縮小。

5
▲順和師的作品,比例合理,姿態優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