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張溪南:《明鄭王朝在台南》,收錄《大臺南文化叢書1-地景文化專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02年3月初版。
一、前言
明鄭王朝滅亡後,表面上鄭成功一生的榮辱、褒貶和霸業似乎也跟著走入了歷史,但事實上鄭成功那英雄式的鮮 明形象:孤臣孽子、驅逐外寇、開闢臺灣、忠義化身等,卻在他死後逐漸發酵,為後世津津樂道,不但被神化膜拜,並衍生許多傳說和故事。
二、建廟以祀(開臺聖王)
鄭成功死後原葬在本市永康區的洲仔尾,清康熙38年5月22日(1699年6月19日),康熙帝下詔將鄭成功、鄭經父子遷葬福建南安水頭鎮康店村的覆船山,附葬於七世祖鄭樂齋墳墓內。有說遷墓是降清的鄭克塽所請,也有說是滿清高層疑懼鄭成功墓會成為臺灣亂源而遷。但康熙以「朱成功 係明室之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扭轉鄭成功在滿清政府中的形象。
6-1-1 (2)
(圖1)清康熙38年(1699)康熙帝下詔將鄭成功、鄭經父子遷葬福建南安水頭鎮康店村的覆船山
在那個時代,鄭成功是堅持反清復明的叛逆,是恣意殺戮的海賊,滿朝文武百官口誅筆伐,即使是曾為鄭經部下的阮旻錫在撰寫鄭氏的傳記《海上見聞錄》時,稱呼鄭成功也只是改為較中性的「賜姓」。
但在臺灣民眾心中,鄭成功是開臺的聖王、忠義的神靈。因此,明鄭王朝滅亡後仍在赤崁樓東南方偏僻的高地(今本市中西區開山路)蓋 了座小廟來奉祀,但不便太張揚,這座小廟便隱姓埋名稱「開山王廟」。康熙年間,永康區二王里也有祭祀鄭經的廟宇—二王廟(今永康區永信國小附近),但因鄭經身分敏感,
改稱「二王」,還以關聖帝君作為主祀作為掩飾。
6-1-2 (2)
(圖2)今永康區二王里奉祀鄭經的廟宇—二王廟。
直到沈葆楨在臺其間,臺灣府進士楊士芳、臺灣道夏獻綸與臺灣知府周懋琦等人認為時機成熟,遂拜託沈葆楨向朝廷上疏,請求能追諡鄭成功,並允准建祠以祀。沈葆楨深表同感,遂聯合閩浙總督李鶴年、福建巡撫王凱泰與福建將軍文煜等人於清同治13年(1874)10月上疏朝廷,奏章的大意這樣說:鄭成功年輕時遭遇國難,能移孝作忠,堅持奉故主明朝正朔,還到臺灣開疆闢土,傳到孫子鄭
克塽時,歸附我大清朝。鄭成功這樣的功績,得到臺灣百姓的感懷,於是私底下會立小祠拜祭他,因為祭拜對象鄭成功身分敏感,神祈的名稱必須隱藏或改名,故請准予追諡建祠,讓臺灣百姓能光明正大來紀念鄭成功。
6-1-3 (2)
(圖3)二王廟正殿上的鄭經神像。
6-1-4 (2)
(圖4)延平郡王祠旁的沈葆楨雕像
西元1875年,同治皇帝駕崩,光緒帝繼位,於光緒元年正月(1875年2月)准沈葆楨等所奏,並賜鄭成功「忠節」的諡號,還特別跨海僱請福州師父,將原本的開山王廟改建成一座福州風格的廟祠,歷經5月完工,正名為「明延平郡王祠」,並有明朝忠義志士140人配祀。沈葆楨在祠建成後,特地寫上一對楹聯(楹聯木刻現存於鄭成功文物館,現延平郡王祠正殿神像兩側有複製的楹聯):「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刱格完人。」
6-1-6 (2)
(圖5)沈葆楨上疏朝廷的奏文刻在木匾上懸掛在延平郡王祠正殿內。
劉銘傳任臺灣首任巡撫後,也在1889年為延平郡王祠留下了一對楹聯:「賜國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創基業在山窮水盡;復父書詞嚴義正千秋大節,享俎豆于舜日堯天。」從這以後,滿清來臺官員紛紛為延平郡王祠獻聯,知名的有王凱泰、夏獻綸、張其光、方祖蔭、唐景崧等人。
1895年以後日本統治臺灣,由於鄭成功母親田川氏是日本人的緣故,鄭成功在日本民間或官方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認同度,日本官方不但沒有破壞「明延平郡王祠」,還於明治29年(1896年)7月接納第一任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將之改列為神社的建議,明治30年(1897年)1月「明延平郡王祠」正式更名為「縣社開山神社」,屬於地方政府祭拜和管理的神社,不僅是日本治臺後建造的第一座神社,也是唯一被改為神社的臺灣廟宇。除此,自1897年起每年2月15日為鄭成功舉行官方祭典,並以臺南行政區的最高長官主祭。
臺灣民間祭祀鄭成功的廟宇從開山王廟開始,將農曆正月16日視為鄭成功誕辰,在當天舉行祭拜活動,這和鄭成功實際的生日(明熹宗天啟4年7月14日,1624年8月27日)有所出入。日本人將開山神社的例祭日訂為西曆的2月15日,是因為明治30年的農曆正月16日正好是西曆的2月15日的緣故。
日治時期的「開山神社」經過一番整修,增建「廾」字型的鳥居,拜殿改為日本式的唐風形制,前殿供奉鄭成功,後殿奉祀其母田川氏。另增建兩旁神饌所、手水舍、神樂殿、社務所和宿舍等,大部分建築仍維持福州式的中國傳統建築風貌。
民國後,曾於民國36年(1947)重建,並於42年(1953)後由臺灣省政府指定為臺灣史蹟。民國52年(1963)又重建,將原福州式建築拆除,改為中國北方式的鋼筋水泥建築,日本神社時代的風貌全然不見,所有遺跡只存右廂房的那座老舊神轎,這次重建對延平郡王祠古蹟建築的破壞甚巨,以致後來該祠一直無法被列為古蹟存護。目前祠前有一中國國民黨徽標誌的牌坊,乃原是日治時期臺南神社所建之鳥居移遷而來。民國99年(2010年)7月21日,該祠被評定通過為臺南市第9座歷史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