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第172期(學術文摘) 臺南鄭氏家廟
節錄張溪南:《明鄭王朝在臺南》,收錄《大臺南文化叢書1—地景文化專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02年3月初版。
鄭氏家廟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36號,是市定古蹟,原是鄭成功死後,鄭經從金、廈來臺繼位,於明永曆17年(1663)為紀念其父親所建造的「延平王廟」,又稱「先王廟」。鄭經過世後,為區別祭祀鄭經的「二王廟」,又改稱「大王廟」。
6-2-4
(圖1)鄭氏家廟位於臺南市忠義路二段,原是鄭經為紀念其父親所建造的「延平王廟」,又稱「先王廟」。
這是個家族祭祀的家廟,和「開山王廟」屬於民間崇奉的祠廟有些不同。施琅於清康熙37年(1683年)8月22日攻克臺灣後,曾備牲品到這「延平王廟」向鄭成功聲淚俱下祭告:

琅起卒伍,於賜姓有魚水之歡。中間微嫌,釀成大戾。琅於賜姓,剪為仇敵, 情猶臣主;蘆中窮士,義所不為!公義私恩,如是而已!

施琅這祝禱的內容大意是說他和鄭成功間曾經有很好的情誼,但因為有了嫌隙,儘管造成殺父兄的大仇恨,但他對鄭成功仍存有臣主之情。「蘆中窮士」是引用春秋時代楚國伍子胥的典故,說他雖然父兄被鄭成功所殺,但不會像伍子胥那樣掘楚平王墓並鞭屍來洩恨。鄭、施之間的恩仇糾葛引人感傷,施琅這至情至性之語令人動容。儘管有人說他是受了康熙帝或姚啟聖的節制才有此祭拜,但至少他付諸行動來化解恩怨,值得喝采。
清康熙38年(1699)5月下詔將鄭成功父子之墳遷回福建南安,鄭氏族人也大多被遣回中國大陸,這座家廟便無鄭氏後人管理,居民又諸多顧忌不便公然祭祀,一度被許姓、蔡姓兩官役強佔。
清乾隆36年(1771)由士紳鄭其嘏等人贖回重修後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昭格堂」匾懸掛在門廳的內門上。正殿門楣懸有蔣允焄題贈的「揆咨岳佐」古匾,堂上並有第4代孫鄭汝成所題的「三圭世錫」古匾,連同神龕上的鄭姓祖先牌位等,據說都是乾隆時期之古物。堂內兩側石柱刻鏤「昭毅無雙開疆復土承天續,格思靡既迪後光前擘海祠」一對楹聯。廟前門口有一口古井名為「成功井」,應是建廟時的遺蹟,民國96年(2007)重新開挖,在井底取出17世紀的炮彈,並有5條泉水湧出。
6-2-6
(圖2)蔡心所雕塑的鄭成功樟木神像,其形貌乃依日本人的油畫雕成,長方臉型,身穿文武袍,右手扶袍帶,左手按膝。
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因市容重整改造進行道路拓寬,導致該廟門前有部分被拆除。昭和5年(1930),臺南鄭氏宗親會成立並募款整修該廟。民國50年(1961)延平郡王祠請楊英風重塑鄭成功神像,遂將原本由蔡心於民國36年(1947)雕塑的樟木神像移到這裡奉祀。蔡心這尊鄭成功樟木神像的形貌乃依日本人的油畫雕成,長方臉型,無鬚,大耳,身穿文武袍,右手扶袍帶,左手按膝。
6-2-5
(圖3)民國72年鄭氏祖廟前道路再次拓寬,門廳前改建為牆門,維持三開三進的格局,有著傳統建築簡樸不華的風格。
民國72年(1983)廟前道路再次拓寬,門廳前改建為牆門,維持三開三進的格局,座東朝西,有著傳統建築簡樸不華的風格。民國89年(2000)再次整修,門前並由鄭國禎捐立幼年鄭成功及母親田川氏之石雕像一座。民國91年(2002)4月29日臺南市政府整修後,鄭氏宗親會決定恢復舊名為「鄭成功祖廟」,在門廳的中門上懸掛小立匾,門廳兩側的耳房一間闢為鄭氏家廟辦公室,另一間改作旅遊資訊中心,提供園區導覽服務,第三進的右側房間借為「臺南故事影像館」的辦公室,正式對外開放。
6-2-7
(圖4)鄭氏家廟門前有鄭國禎捐立幼年鄭成功及母親田川氏之石雕像一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