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第202

節錄自《大臺南文化叢書信仰文化專輯臺南職業陣頭研究》,作者:李麗菁第二章:陣頭的分類;第三章:臺南職業陣頭概述,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12月初版,頁22-29

 

第二章:陣頭的分類

俗語說:「過番賰一半,過臺灣無地看。」意指早期先民到外國做生意或打仗,至少還有一半的人可以生還回家;可是到臺灣來的卻一個都沒有回來。由此可以想見當時要移居臺灣開墾風險有多高。除了海上的環境險惡之外,先民渡海來臺拓墾初期面對荒蕪的景象,加上環境的不確定性,對於各種天災的發生往往只能無語問蒼天。有設置宗廟者便可透過向祖先神祇的祈求,誠心告解以尋求心理安慰;而適時顯現的神蹟更讓先民們得到心靈的救贖,便以更豐盛的祭品、更虔誠的禱告,或以音樂舞蹈表演等各種形式來酬謝神明,進而衍生出廟會文化或陣頭文化。

 02-01  

竹港村德安宮籌組的金獅陣,參與壬戌年西港仔香進行表演。

早期農業社會工作之外的休閒活動幾乎都是圍繞廟宇而生,廟宇扮演信仰、議事、休閒、娛樂等多重功能;因此各大宗廟大多有自己的子弟社。如南千宮高蹺陣、廣慈宮金獅陣等等。平日農忙時就專心於務農工作;農閒時間再糾集起來進行集訓,以便於廟會或慶典時參與表演,藉由這樣的模式表達對神明的敬意。大抵而言,這個時期子弟軒社所傳習的陣頭表演形式,可以說是陣頭的起源,但是坊間對於陣頭的起源眾說紛紜,仍然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

此外,大部分民眾還是存在「藝陣」與「陣頭」混淆不清的問題。依據黃文博於《臺灣民俗田野手冊─現場參與卷》所言,「藝陣就是『藝閣』和『陣頭』的合稱,藝閣是一種搭設人物、布景的藝術戲閣,係『詩意藝閣』的簡稱,也叫『詩藝閣』,有『裝臺閣』和『蜈蚣陣』之分。『裝臺閣』是指小型藝閣,在一方戲閣上以真人或模特兒充居其間,可一閣獨立亦可數閣串連,是今日所見的藝閣形式。『蜈蚣閣』即『蜈蚣坪』,是指大型的藝閣,在民間因具宗教功能,早已獨立於藝閣之外,自成一陣而成為陣頭的一種,名稱就叫做『蜈蚣陣』。」

民間一般將陣頭分為文陣和武陣,文陣有車鼓陣、桃花過渡陣、牛犁陣、布馬陣、高蹺陣、大鼓陣、病囝歌、十八摸等;武陣有宋江陣、金獅陣、白鶴陣、五虎平西陣等。大抵而言,表演中以歌舞為主且活動量小的稱為文陣;需要較大的活動量且有兵器武打的稱為武陣。以二分法的模式將陣頭區分為文陣或武陣只能算是概括分類,讀者並無法從這樣的分類中進一步瞭解陣頭的屬性或特質。黃文博於《臺灣民俗田野手冊─現場參與卷》中則將陣頭依據屬性區分為六大類:

1.宗教陣頭:具有宗教功能或信仰意義者,如八家將、宋江陣、醒獅團、弄龍陣、小法團、十二婆姐陣……。

2.小戲陣頭:帶有民間小戲味道和色彩者,如車鼓陣、牛犁陣、七響陣、布馬陣、高蹺陣、素蘭出嫁陣……。

3.趣味陣頭:純屬趣味和僅在增添熱鬧者,如公婆陣、雙生陣、鬥牛陣、跳鼓陣、水族陣、電子琴花車……。

4.香陣陣頭:附著或寄生於香陣行列中者,如執事隊、綉旗隊、鑼鼓陣、前鋒陣、哨角隊、馬草水担隊……。

5.音樂陣頭:以演奏或歌唱為主要形態者,如南北管、八音團、鼓吹陣、西樂隊、誦經團、開路鼓……。

6.喪葬陣頭:出現於喪葬禮俗或行列中者,如牽亡陣、五子哭墓、孝女思親、三藏取經、木蓮救母……。

 02-15  

七股寶安宮白鶴陣,又名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為西港仔香演出陣頭之一。

另黃玲玉教授透過田調研究,依照來源將陣頭分成三類。「一為歷史悠久,來自閩南的陣頭,如龍陣、獅陣、宋江陣、跑旱船等。一為模仿衍生的陣頭,如牛犁陣、桃花過渡、才子弄、白鶴陣、十三太保陣、龍鳳獅陣、孝女思親陣。一為自創新興的陣頭,如鬥牛陣、老公老婆遊街市、電子琴花車陣。

不同的分類方法有其不同的意義與價值,從中找到關連性便於認識陣頭的基本特性。不管是以表演形式來區分或者以屬性特質來區分,每個陣頭都有其獨特性;無論師承何人或模仿那一個團體,都會在陣頭表演上留下自己努力經營的痕跡。

 

第三章:臺南職業陣頭概述

先民渡海來臺為求順利通過黑水溝(臺灣海峽)會帶著祖籍地的神明一起渡海。幸運平安登陸的先民便開始篳路藍縷的墾居生活,但面對未知的環境總有不解的問題或心靈上的不安,只能透過對神明的祈求及祝禱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後來陸續傳出諸多神蹟印證了先民的祈求,於是更擴大了先民們對信仰的堅持而形成屬於臺灣特有的廟宇文化,而全臺數以萬計的廟宇更造就了臺灣特殊的陣頭文化。陣頭的形成除了透過儀式表達對神明的敬意外,更凝聚了庄頭的向心力。早期庄廟自組的宋江陣、八家將等等陣頭便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依據調查資料顯示,民國86年(1997)4月以前國定古蹟公告為一級古蹟的20大建築中就有7件為祠廟,包含彰化孔子廟、鹿港龍山寺、臺南孔子廟、祀典武廟、五妃廟、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澎湖天后宮等,4件為臺南市所有,足見臺灣發展史上一府二鹿三艋舺中位居第一位的臺南府城,堪稱臺灣文化之首;民國86年(1997)4月後公告的國定古蹟有86件,並將寺廟與祠堂加以區別,屬於寺廟的有鄞山寺(汀州會館)、廣福宮(三山國王廟)、彰化孔子廟、鹿港龍山寺、元清觀、聖王廟、北港朝天宮、新港水仙宮、臺南孔子廟、祀典武廟、五妃廟、臺南北極殿、臺南開元寺、臺南三山國王廟、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開基天后宮、臺灣府城隍廟、南鯤鯓代天府、鳳山龍山寺、澎湖天后宮、瓊林蔡氏祠堂等,合計21件,大多集中在中南部,尤其以臺南市居多,占了10件。

無論是民國86年前或之後公告的國定古蹟,都確認了府城臺南在廟宇文化或信仰文化中的歷史地位。正因為這樣的歷史淵源進一步造就了熱絡的廟會活動,只要確認各大廟宇的慶典時間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陣頭的出現。如果想一次看到最多的陣頭,那就一定得鎖定臺南五大廟宇的慶典活動,這五大廟宇分別為:學甲慈濟宮、麻豆代天府、佳里金唐殿、西港慶安宮、土城仔聖母廟等。其中臺南五大香的「學甲香」、「麻豆香」、「蕭壠香」、「西港仔香」、「土城仔香」更為陣頭表演提供了最佳的舞臺,締造了臺南獨特的陣頭文化。

 03-04  

學甲慈濟宮上白礁的遊行隊伍,各大廟宇所組成的遶境車隊高達上百臺。

以農業為主的嘉南平原,早期務農生活的娛樂極少,在廟埕中閒話家常討論收成變成是生活中極重要的一環,也藉此凝聚庄頭的共識。農閒時自組的庄廟陣頭,如宋江陣、八家將等等,便是廟埕上最賣力演出的角色。所謂養兵千日,用於一時,辛苦訓練後的成果都在神明生日的慶祝活動中盡情揮灑。而交陪廟的神明生日慶典時也會出陣表演,藉此互相交流並展現平日辛苦練習的成果。

隨著時代的演變,傳統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生活也面臨變革,年輕人口紛紛外移謀生的結果,讓早期屬於子弟軒社利用農閒組隊團練主動參與廟會表演的陣頭形式日漸式微。從蒐集到的陣頭資料中發現,早期存在農業時代的陣頭過度到繁忙的工商時代後,部分傳統陣頭已轉型為職業陣頭;無法轉型者則以業餘形態存在,如新化吳敬堂之官將首;部分則隨著時代的轉變而消逝,如許建雄成立之高蹺團。無論職業或業餘的陣頭,除了接受各大廟宇的聘約表演之外,也接演各公司或民間團體的表演邀約,並收取演出費用,以表演酬金作為主要取向,有金錢上的對價關係;如此方能謀取更多的演出機會,維持團體的運作與生存。

本章節中明確定義本文所論述之職業陣頭,以受邀表演的過程中與主聘者(或廟方)有金錢交易的團體;因此也包括業餘的陣頭在內。通常以單一表演形式為主的陣頭居多,如東山田尾鼓花陣、神鳳跳鼓陣等等;而像學甲銘興社、碧珠民俗技藝團、泰山民俗技藝團、東方藝術團等等多角化經營的團體,無論婚喪喜慶都有可以獲邀演出的項目,則比較容易維持下去。

 03-05  

外渡頭中社厚德宮宋江陣,成立至今180多年,有西港仔香宋江母之稱。

除了常見的陣頭外,隨著傳統技藝融合新元素的概念興起,具代表性的「電音三太子」成功將傳統的陣頭文化轉化為新的表演藝術層次,為傳統加注新意。而像熱舞社、鋼管辣妹等新式陣頭的興起雖然讓傳統陣頭面臨衝擊,卻也讓常民文化有了不同的表演形式。如何在傳統與新意中找到平衡點,廟會活動中的觀眾會給予最好的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