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 凃順從、凃叔君、黃明雅、鄭秀梅著,《南瀛歷史建築誌》,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95-109。

前言

機關車,這是以前台灣對糖業及鹽業等小火車的稱呼,而「機車庫」則是停放、維修、保養小火車的場所。鹽業三百多年來一直是台灣興盛的產業,長久以來更是台南縣沿海一大特色,鹽田、鹽堆、鹽田裡辛勤收鹽的鹽民、鹽田佇足的白鷺鷥和夜鷺、鹽田裡運鹽的機關車小火車,鹽田的一草一木日落黃昏,是台南縣鹽民共同且長久的記憶。

104-01.jpg

七股鹽場是台灣最大的鹽場,也是台灣最後的鹽區,曾經縱橫交錯的鹽區鐵道,如今仍有部份靜默躺在這片鹹鹹的土地上,然而已看不見奔馳收鹽機關車(小火車)的倩影。本次所介紹的「七股機車庫」位於七股鹽場辦公室前方約100公尺處,是當時七股鹽場鐵路運輸的心臟地帶,維繫著七股鹽場運輸營運的重責大任,如今機車庫雖已閒置,但其功績是不容抹滅的。民國93年10月,台南縣政府文化處將這座機車庫列為歷史建築,為台灣鹽業保留彌足珍貴的歷史見證。

創建年代及時期

興建於民國44年的「七股機車庫」,迄今已有50餘年歷史,他是早期七股鹽場火車調度、維修、保養的場所,也是七股鹽鐵火車每日出發的地方和最終的歸宿。
為了鹽產運銷方便,日治時期即在各地鹽場鋪設鐵路,依鹽場規模,有的採機關小火車運鹽,如七股、布袋鹽場,有的則用輕便台車運鹽,如北門鹽場。全世界僅台灣的鹽場鋪設鐵道運鹽,這是全世界特有的運鹽景象,為世界級獨有的運輸設備。以軌距而言,台鹽的機關小火車軌距,跟台糖小火車的軌距皆為762mm,即一般人所習稱的「五分車」。
鹽業的鐵道運輸主要是以場內運輸為主,對外的運輸得仰賴台糖的鐵道作接駁。民國41年台鹽公司經由美援的協助,先將布袋、七股兩鹽場內原有的運輸系統予以改善加強,當時的七股鹽場其場內的運鹽小火車共有五條路線,而以東線、中線、西線這3條主要鐵道線路出發至各鹽區載運鹽。早期七股鹽場依地名畫分成4個場務所:馬沙溝場務所、中寮場務所、台區場務所、頂山場務所,民國66年增設鯤鯓場務所,鹽田中收採的鹽則置放於各場務所附近,機關車再行運走。民國76年2月,七股鹽場區內的鐵道運輸停駛,民國84年7月,布袋鹽場的鐵軌亦拆除,台灣鹽業的鐵道運輸走進了歷史。

建築物概況

台鹽七股鹽場機車庫,為現存台鹽相關建物僅有的一棟,對台灣鹽業發展史有其特殊意義。

七股鹽田從日治時期開闢以來,就是較為進步的鹽田。民國4、50年代,鹽田小火車擔任場內集儲的工作,當時在七股鹽場的3條主要鹽場鐵道,分別從七股鹽場辦公室所在,貫通整個鹽田,將中寮、西寮、頂山、台區、馬沙溝等各地區鹽田串聯起來,此外,七股鹽場的小火車又有另一項功能,就是集運小堆的鹽,將載滿鹽的車廂交給台糖火車拖運到轉運站,再由台鐵火車載往高雄外銷,直至1971年代公路運輸興起,鹽場內集運工作逐漸改由卡車負責,鹽田小火車才停止運鹽。

七股機車庫位於七股鹽場辦公室前方約100公尺處,坐北朝南,該機車庫的土地為當年七股鹽場與民間交換用地使用,但土地所有權未轉移,所以地上物雖為台鹽所有,但土地則屬私人,台南縣政府為保存此歷史遺產,特別編列預算,作為徵收機車庫土地之用。

一、東棟:主機車庫
東邊這間正面門上的牆面有「中華民國四十四年 機車庫 朱玖瑩書」字樣,可見該棟是民國44年興建,為本歷史建築中主要的機車庫,而題字者是曾任鹽務總局局長的名書法家朱玖瑩先生,正面的牆頂做階梯狀對稱的立面裝飾並有兩組鐵軌從室外一直鋪進室內,兩側牆壁粉刷水泥,室內屋頂屋架楹椽為木材,並用多組三角型大木架支撐屋頂,屋頂為雙斜坡式,屋瓦為水泥瓦。

104-02.jpg

104-03.jpg

中央這間和東邊這間共用一面牆壁完全隔開,但中央這間和西邊這間則是相通的,兩間只用數根水泥柱做區隔。然從功能和建築來看,東邊和中央這兩間是同一棟,都有鐵軌鋪設,可見當年這兩間是小火車的停放處。

二、西棟:木工房
機車庫西邊則相連著另一棟(間)建築,西邊該棟建築亦為磚造,但外表大多直接裸露紅磚。其大門右側砌有一塊興建碑文:「工程名目:七股鹽場木工訓練班房屋新建工程,地段:七股鄉鹽埕村……竣工年月:民國五十一年十月九日」,可見該棟建築原來是七股鹽場木工訓練班,於民國51年竣工。木工房的屋頂亦為雙斜坡式,鋪水泥瓦,屋架楹椽為木材,並用多組三角型大木架支撐屋頂,木架直接跨在牆上承接屋頂重量。

104-04.jpg

104-05.jpg

建築特徵

七股機車庫有兩大特色:
一是其立面題字由當年的鹽務總局局長,也是書法名家朱玖瑩先生所題,頗具藝術價值。
二是車庫的立面採用二次大戰期間流行的裝飾藝術(Art Deco),以簡潔對稱的幾何構圖及明亮的對比色彩呈現,這種特殊的建築設計在七股鹽場中獨樹一格,並且在其他鹽場建築中不曾看見。
104-06.jpg

歷史見證及更易

1960年間,七股機車庫是七股鹽場小火車每日出發和回來的地方,也是小火車調度、維修、保養的場所,維繫著當年七股鹽場運輸營運的重責大任。然隨著時空轉變,道路交通成為主流,卡車運輸成了運鹽主力,導致七股鹽場運輸方式改變,民國76年台鹽將鐵道運輸人員裁撤,機車頭移撥至布袋鹽場。民國78年地面運鹽軌道拆除,宣告七股鹽場的鐵道運輸走入歷史,機車庫乃停用閒置。

結語

七股曬鹽雖已走入歷史,但素有台灣長白山之稱的「七股鹽山」和「台灣鹽業博物館」卻成為台灣著名的觀光勝地,而七股鹽場仍保留許多台灣鹽業的痕跡,例如七股鹽場辦公室,各場務所等等,而七股機車庫更是台灣鹽業重要遺產,她的附近有七股鹽場辦公室、七股鹽山、鹽博館,更有鹽田風光,若能將機車庫活化再利用,重現當年鹽鐵小火車集儲的功能,必能做為鹽務產業文化教育的場所,並可配合鹽山及鹽博館進行相關導覽及展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