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學》電子報第108期〔學術文摘〕歷史建築-柳營吳晉淮故居

摘自涂順從﹑涂叔君﹑黃明雅﹑鄭秀梅著,《南瀛歷史建築志》,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112-123。

前言

出生於台南縣柳營鄉的知名音樂家吳晉淮先生(1916-1991),一生創作的詞曲多達200多首,如〈關仔嶺之戀〉、〈暗淡的月〉、〈五月花〉、〈不想伊〉等,當時的男女老少均能瑯瑯上口。原本集創作與演唱於一生的吳晉淮,後來漸漸退居幕後,專心從事培育後進的教育工作,諸如黃乙玲、郭金發等,皆為其學生。吳晉淮先生所創作的歌曲曾經風靡全台,至今仍傳唱台灣大街小巷,是台灣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由於吳晉淮故居的建築相當精緻,木雕精美,又因吳晉淮曾居住該處,故極具文化保存意義。故對此珍貴的文化資產,在台南縣政府文化處與吳氏家族及地方人士的多方努力下,台南縣政府於民國94年公告,並於當年7月通過文建會核備登錄「柳營吳晉淮故居」為台南縣歷史建築。

照片 256.jpg

▲吳晉淮故居為農家三合院形式,日治時期能興建這種
紅瓦宅第的通常是大戶人家。

吳晉淮生平簡介

吳晉淮是其父吳班的四子,日大正5年(1916)6月8日生於台南縣柳營鄉,在家中排行老么,大哥吳振生(1899-1992)為新營製糖株式會社之原料委員,二哥吳進益(1902-1966)畢業於日本名古屋醫科大學,是位眼科醫生。三哥吳晉煌(1913-2002)曾任職公務員,並於日昭和15年(1940)吳家分家產後,自願於乏人問津的家中果園務農。可以說吳晉淮的兄長們都相當優秀。吳晉淮因為身為家中么兒,故自幼受到父母兄長們的疼愛,但他並無驕傲之氣,而且還是一個剛毅木訥的人。

日昭和3年(1928)吳晉淮小學畢業,他希望去日本學習音樂,但卻因年紀太小而遭到家人反對,但他意志堅定,瞞著家人,且身上只帶了300元,就和他的童年好友郭清泉,兩人一起赴日學習音樂。到達日本後,兩人一開始孤立無援,幸虧後來得到了吳晉淮的遠親沈見祥先生的幫忙,於日昭和4年(1929)兩人進入東京立教中學就讀。中學畢業後,由於吳晉淮的二哥吳進益在日本行醫,因此安排他到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院讀書。但由於吳晉淮的興趣不在於此,因此他於日昭和8年(1933) ,轉入日本歌謠學院就讀。而也在這一年,他返回了位於柳營的故居。

日昭和13年(1938),吳晉淮從日本歌謠學院畢業,以「矢口幸男」為藝名到處演唱,並於兩年後於東寶簽約,巡迴日本各地。1948年,改藝名為「矢口晉」,並擔任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作曲者。1953年和兩位日籍友人佐野博、條原寬合組「拉丁3人組合唱團」,並風靡了全日本長達十餘年。1956年,吳晉淮之母過世,但他卻因缺乏相關證件而無法回國奔喪。隔年,他重新申辦證件,並終於回到了故鄉台灣。此時他已41歲,而也正在這一年,他與友人去關仔嶺踏青,並從一位女服務生上得到靈感,譜出了〈關仔嶺之戀〉。1958年,又發表了〈暗淡的月〉,並奠定了他在台灣歌謠的地位,之後的日子,他仍時常往返於台灣與日本之間。

1962年,吳晉淮與比她小24歲的妻子高瑜鴻結婚,兩人雖一開始被家人所反對,但最終仍獲得諒解,並返回柳營故居居住。婚後,吳晉淮1年中仍有4個月須到日本演唱,但由於妻子不習慣日本生活,故於1965年揮別日本,回台定居,同時開設「吳晉淮音樂研習社」,但由於未符合政府設立補習班的要求,故於1971年停辦。1980年,吳晉淮在唱片界的邀請下再度創作,許多實力派歌手,如郭金發、蔡一虹、丁黛、黃乙玲等都是他的學生。1991年5月21日,吳晉淮因急性肺炎住進了淡水馬偕醫院,並於當天過世,享年75歲。1996年,台南縣政府在柳營鄉尖山埤水庫風景區為他塑立雕像,以紀念這位了不起的音樂家。
創建年代與變遷

吳家早期在現今故居西側,建有一座磚造祖厝,但昭和六年(1931)新營地區發生了大地震,祖厝慘遭震毀,因此吳晉淮之兄吳振生即隨手興建現今故居,並到了昭和7年(1932)完工。吳晉淮故居興建前曾先行參考嘉義一座民宅的形式格局(可能是新港林通喜古厝),並聘請了中國的匠師前來興建,其中許多的建材亦來自中國。

其實吳晉淮一家人共同居住在故居的時間並不長,故居興建時,吳晉淮正在日本求學,故居興建完成後,吳晉淮大哥吳振生遷居新營,而二哥吳進益則長年在外學醫跟行醫。1933年吳晉淮中學畢業時曾短暫回故居居住。1940年,吳家分家,老3吳晉煌分得故居旁果園,並遷居果園內建物。1962年,吳晉淮與妻子高瑜鴻公證結婚,起初雖未獲女方家長支持,但後來仍回柳營補辦婚宴,並將新房設於故居之右次間。到了1980年代,由於都市計劃闢建道路的關係,道路、圍牆、老樹、古井因而拆除,因此吳家故居也就逐漸荒蕪了。

照片 257.jpg

▲由於故居久無人居住,藤蔓已爬上了屋頂

建築特徵及現狀

吳晉淮故居為傳統農家三合院形式,坐北朝南,左側本有護龍,現已拆除,為保留還算完整的三合院空間。正身屋脊為大脊,脊堵中嵌段以鏤空壽字花磚,兩側飾以花鳥剪黏,屋瓦為薄紅瓦,簷柱則為石子飾面圓柱,下有柱珠。簷廊地面則採六角形磨石子鋪面。整體而言,步口木雕與彩繪為本建築之最精美之處。

照片 258.jpg

▲簷廊步口木雕彩繪精緻優美,為故居最精美之處。

照片 263.jpg

▲故居正廳為祭祀空間。

正身明間(正廳)兩側牆面下半堵為磚造洗石子,內則飾以白色小磁磚。正廳為祭祀空間,擺設精簡,神明桌上祀有祖先牌位。正廳地鋪則鋪有六角形磨石子,相當的精緻漂亮。而左右間則各有3間,屋瓦為薄紅瓦,正面牆壁下半堵則為磚造石子飾面,上半堵則為泥壁面。正廳的窗櫺本是銅製,兩側廂房窗櫺則為鐵製,但在日治末期由於戰爭的關係被徵收做軍需。

由於吳晉淮故居已久無人居住,再加上歲月風霜而有所損壞,諸如:地鋪龜裂、屋頂坍塌、屋瓦破裂、彩繪褪色、木雕脫落等。因此台南縣政府及中央相關各單位,為維護這座具台灣音樂史上意義重要的建築,已委請專家進行調查研究,並進行修護。

目前吳晉淮故居是由吳文德先生擔任管理人,他是吳晉淮長兄吳振生的2子,為目前吳家後裔的最年長者。據吳文德所言,吳家在早期即有現代化環保能源的理念。據說吳晉淮之父吳班時期,原有祖厝前即設有一俗稱「電火窟」的沼氣槽,此為一密閉磚砌方形槽,上製鐵蓋,並有一倒入口,可將廚餘、豬牛排洩物等有機物倒入,使之自然發酵生成沼氣燈,可做夜間照明用。而發酵後之有機物則做為農田肥料。在現今興建的故居完成後,沼氣槽仍沿用了一段時間。

照片 261.jpg
▲故居的牆面,可看出歲月的痕跡


照片 262.jpg

▲故居的窗子為八角形,有納祥招福
的意義

早期整個柳營鄉人和村附近約只有兩口井,附近人全靠這兩口井維生,其中一口即在故居圍牆附近,婦女即在井畔洗滌衣物,這可說是柳營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照片 266.jpg

▲故居前方為喬木林,綠意盎然。

結語

「火燒店」—柳營鄉人和村是柳營鄉內一處自然純樸的農村聚落,充滿了典型的台灣農村景觀,故居周遭亦綠意盎然。台南縣政府現正籌劃整修故居,打算將之做為「吳晉淮紀念文化館」,吳晉淮的夫人高瑜鴻女士也願將吳晉淮作曲手稿及相關文物提供展示,並委由縣府相關單位安排管理故居,相信透過紀念館的設置,吳晉淮先生對台灣音樂之貢獻能更為人所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