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瀛學》電子報第106期〔學術文摘〕歷史建築-白河沈氏宗祠

摘自涂順從﹑涂叔君﹑黃明雅﹑鄭秀梅著,《南瀛歷史建築志》,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126-135。

前言

白河沈氏宗祠位於白河鎮昇安里三間厝聚落,該地以黃和沈為大姓。黃姓率先開墾,繼之而來的則為沈姓。黃姓多居住於「下頭」的庄西,沈姓則居住於「頂頭」的庄頭。從目前保存的文物顯示,這兩姓從清朝時期即建有宗祠,並歷經了數次的重建。由於沈氏宗祠在白河地區之發展,以及台南縣農業的發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因此於2003年1月22日經台南縣政府文化處公告為歷史建築。

照片 267.jpg
▲白河沈氏宗祠

創建年代及沿革

依據各項文物、文獻、訪談資料,推測沈氏宗祠應創立於嘉慶5年(1800)左右。日明治39年(1906)的燕尾脊部份可能毀於地震。日明治42年(1909)重修成今日的三開間格局。日昭和5年(1930)新營地震,亦對宗祠造成部份毀損。並於日昭和8年(1933)修補彩繪,並對屋頂、壁體、樑等處進行修繕。現今沈氏宗祠為3開間,彩繪匠師之落款有「昭和癸酉年夏月嘉義市謝知屎作」,昭和癸酉年即 1933年,此推測宗祠今貌為1933年修建。另外據沈氏宗親的說法,其宗祠在1933年以前原為燕尾翹脊,同時3開間之兩邊亦有兩間,因此為5開間。其中有兩個開間可能毀於1906年的那次地震。

1964年白河大地震,左右次間牆壁受損,部份木構件亦變形。1999年,921大地震,屋架應震動已出現嚴重扭曲變形。也正因如此,2002年8月23日,文建會補助沈氏宗祠500萬元,作為屋面修復、木構架、蟲蟻防治等費用。台南縣政府文化處召開古蹟與歷史建築審查會。並於2003年1月22日公告為歷史建築。2003年8月,沈氏家族自行籌款250萬元,加上文建會補助的250萬元,在台南縣政府文化處的幫助下,於2003年委託樹德科技大學進行修護及再利用調查研究,並撰成《台南縣歷史建築白河沈氏宗祠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一書,後來又委託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辦理修護設計及監造事宜,並於2005年9月8日工程申報竣工。

沈氏一族原祖籍地為中國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由於當地部份為客家人的據點,三間厝沈氏一族為客家人的可能性極高。據譜系記載,三間厝沈氏來台的時間約為康熙末期或雍正年間,來台的開基祖為肇卜、肇藩、肇刊、肇符等4位,據沈氏家族的記載為第15世。早期沈氏宗祠原本有一面清乾隆46年(1781)的「進士」匾,但現已失竊。目前宗祠尚存的文物有嘉慶5年(1800)的「孝思堂」匾,以及日明治42年(1909)立的「啟立世理」香燭牌、清代的柱礎、日治時期的神龕和神主牌,以及年代待考的「沈氏祖祠」祠額匾、香爐、年代待查的木製原神主牌等等。

照片 268.jpg
▲宗祠內的木製神龕

照片 269.jpg
▲桌上的四個神主牌龕

建築特徵及現狀

沈氏宗祠的格局由前埕和建築本體所組成,前埕整體面積寬廣,左前方有一口水井,但目前已不敷使用。建築本體則為3開間形式,分為步口(簷廊),明間(公媽廳),左右次間共4個區塊。步口為四根檐柱支撐之捲棚頂出,檐柱表面為洗石,而捲棚之彩繪等皆已斑駁。

明間正門額匾「沈氏祖祠」,兩扇門分別書寫「加冠」、「進祿」,正門兩側又各有「格扇門」,形成所謂的「三關六扇門」。明間棟架為抬樑式,瓜柱正面雕飾花紋。整個棟架則由6根點金柱支撐。中脊中央則繪有八卦紋。燈樑上則掛有天公爐與一對三界公燈。而公媽神龕上方樑上則懸掛「孝思堂」匾。明間作為祭祀歷代祖先的主要空間,設有奉祀祖先牌位之神龕。神龕前方則放置香爐與祭品。

照片 270.jpg
▲嘉慶5年(1800)立的「孝思堂」匾

照片 272.jpg
▲宗祠明間為抬樑式棟架

左右次間則各有一座用尺磚疊砌外加水泥粉刷而成的平台。以前左次間祭祀土地公,右次間則祭祀祖先牌位。左右次間山牆則為穿斗式棟架,中堵和頂堵則為編竹夾泥牆。

沈氏宗祠的屋瓦採烏黑色瓦,屋脊為大脊,脊堵貼彩畫磁磚。其實整座宗祠的彩繪裝飾並不多,大多以素色漆處理。但是步口和明間的瓜柱、樑枋則仍有數幅典雅精緻的南式彩繪,彩繪題材有花鳥、山水、人物等,落款為1933年,但大部份彩繪已褪色斑駁了。

照片 271.jpg
▲沈氏宗祠前簷的捲棚,彩繪已褪色

歷史見證及更易

三間厝沈氏一族人丁興旺,自清朝時期即興建宗祠,而宗祠前之埕院廣闊,可以想像早期宗祠祭祖的熱鬧景象。這種熱鬧景象至少延續至日治中期。之後沈氏祭祀公業解散,而宗祠又歷經了1930、1964、1993年3次大地震的影響,加上缺乏經費,因此在蟲柱和日曬雨淋之下也就自然損壞了。

由於宗祠無管理委員會,因此疏於管理,能保留至今,族人沈有興功不可沒。沈有興為木工師傅,所以當宗祠的木結構有腐朽時他會盡力做好修補的工作。

2006年6月,台南縣政府文化處再次向文建會提出申請補助,工程項目包含牆體與木柱油漆、彩繪修復。在文建會與台南縣政府文化處的幫助下,沈氏宗祠已逐漸展現其原有風華。

結語

三間厝是個傳統的農村聚落,庄內仍保有許多傳統民宅。目前沈氏宗祠雖沒有定期的祭祀活動,但有一些祖先牌位仍奉祀於宗祠,故宗祠仍為家族的精神中心。沈氏家族目前正努力恢復昔日宗祠之榮耀,打算重新組織祭祀公業,並恢復定期祭祖。並且計畫讓沈氏族人的先人牌位入祀宗祠,以發揮宗祠的實質功能。

由於沈氏宗祠的前埕寬廣,祠後的空地又遼闊,若能充分綠化,可做為居民休息運動的場所,同時也可能是很好的展演空間。而宗祠內部除了奉祀祖先牌位的用途以外,亦可加以規劃做為里民聯絡感情的地方,或是設置一些與聚落相關的展覽,成為一個優質的文化場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Ying 的頭像
    NanYing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學部落格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