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第142期〔學術文摘〕古道-學甲慈濟宮「上白礁」香路古道(上)
摘自翁程祥、楊明宗、李榮添著,《南瀛古道誌》,南縣府,96年8月,頁172-184

關於香路
「香」是刈香之略稱,「刈香」亦作「割香」,係西南沿海一帶對神明繞境活動的特有稱謂。「繞境」是臺灣民間常態性的信仰活動,普遍存在於臺灣各地,一般亦稱「遊境」,遊行、迎王、扛鄻仔、王爺會,各地信仰不一,但皆意指神明出巡綏境靖轄,其目的在祈求地方平安,人神永樂。
西南沿海地區的繞境,少則半天,多則一兩個月,多在主神誕辰日的前後舉行;小型稱「云庄」,大型即叫「刈香」。

古道-學甲慈濟宮「上白礁」香路古道(上)
▲祭拜中華民族列祖列宗,虔誠的讀祭告文

構成刈香的基本條件
一、 人群廟、元廟、大廟主辦,轄境角頭廟參加。
二、 香期繞境時間在3天以上香路遼闊。
三、 定期或經常性不定期舉行,但具有歷史性。
四、 香陣結構龐大而嚴密,其中必有蜈蚣陣。

「上白礁」源由
學甲慈濟宮於建廟後,每年13庄民都定於登日的農曆3月11日,組成香陣前往當年登陸地的頭前寮「前水」謁祖,遙祭大陸白礁慈濟宮祖廟;此祭典就是所謂的「上白礁」;「上」的意思在臺語而言是「前往」之意。

2.jpg
▲照「上白礁」路關圖指示,不得有誤

「上白礁」路線
「上白礁」祭典的香路繞境頗為固定,每一次的香路,保生大帝一定會降下鑾旨並設有關圖,所有參與的陣頭繞境一定要照路關圖行進,不得任意更改。而整個「上白礁」的謁祖香路,基本是以一天的行程,其路線圖如下:(以2006年學甲慈濟宮上白礁祭典路線圖為例) 慈濟宮→下社角白礁宮→宅口興太宮→新寮普濟宮→煥昌文衡殿→後社聖和宮→光華福安宮→東頭角慈福宮→中洲惠濟→頭前寮白礁亭舉行謁祖祭典→頭前寮才天宮→澎城慈太宮→後社集和宮→三角仔清保宮→慈濟宮

3.jpg
▲蜈蚣陣全程步行

4.jpg
▲隨著時代的進步,陣頭也加入了現代舞

「上白礁」香路小諺語
1.「大道公押後」
引伸意義:殿後、押陣
在「上白礁」的謁祖活動中,各個陣頭由學甲慈濟宮出發,首先打頭陣的蜈蚣陣,其後是各庄的神轎和陣頭,最後則是學甲慈濟宮大廟的數頂神轎,而殿後的一頂,必定是「主神轎」即大道公轎,故有「大道公押後」的俗諺。當我們於日常生活中對於落後的人常予以此句,多少帶有嘲諷之意。

5.jpg
▲大道公押後要肅靜迴避

2.「食公魚仔,吐豆菜芽仔」—慈濟宮光明廳的「菜公」
引伸意義:心誠則靈
據耆老言:大約在200多年前,慈濟宮有位稱職的廟祝,人稱「菜公」,「菜公」長期吃齋唸佛,為人樂善好施,潛心修道,不與人爭;一日好事者以「公魚仔」(小魚)偽充豆芽菜讓「菜公」服下,旁人譏嘲「菜公」:「食齋無清」,「菜公」笑著說:「剛才我吃下去的是豆芽菜,不信我可吐出讓各位瞧瞧」。「菜公」不慌不忙將剛才吃下的菜餚吐出,竟然全數為豆芽菜,因此,後人傳約:「菜公」修練得道。後來「菜公」在慈濟宮坐化,信眾感念塑神像膜拜,現在光明廳的位址,正是當年安奉「菜公」神尊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Ying 的頭像
    NanYing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學部落格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