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 第149期(學術文摘)南瀛佛雕匠師誌-佛像起源
摘自魏稚恩著,《南瀛佛雕匠師誌》,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年6月,頁14-17。

緣起
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化的社會,根據2003年內政部「宗教簡介」一書的統計,台灣共有25種宗教類別。道教、佛教則是台灣主要的宗教信仰,佔9成以上。雖然道教和佛教在基本教義與儀式上有所差異,而且台灣社會普遍存在佛道不分的現象,但是藉信仰以教化民心以及具體偶像的膜拜則是兩大宗教的共同點。觀音菩薩悲憫眾生的莊嚴法相或關公忌惡如仇的威武英姿,神佛雕刻造型可以說是神衹個性的具體藝術表現。
台灣的廟宇,除了是民眾的信仰中心,也是宗教藝術的展館。從屋頂的剪黏,入口的門神,壁上的石雕、彩繪、對聯,處處皆有獨特的意涵,藉由環境的營造,發揮教化的功能,神佛的塑像更是其中的要角,然佛雕師傅通常選擇默默的隱居幕後。唐山過台灣三百餘年,佛雕技藝雖不是台灣本土原創,但與台灣本土文化交融結果,孕育出充分展現台灣在地特色的宗教藝術。
南瀛佛雕匠師誌-佛像起源
▲精心營造的廟宇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民俗藝術文化中心,圖中佳里震興宮精彩的剪黏作品出自名師王保原之手。

2
▲每逢王爺聖誕前夕,南鯤鯓代天府除了可以看到自各地前來進香的各種神像,還可以欣賞五花八門的民俗技藝。

佛像的起源
一、佛像雕刻伊始
「佛」是「覺悟者」的意思。佛教起於印度,一世紀前後傳入中國,早期佛像造型往往具有域外民族的特色,如展品中五世紀的坐佛,臉型瘦長,五官輪廓較深。唐代中國已發展出屬於本土自己的宗派,且佛教興盛,因此佛教造像表現唐代藝術的精華,展品中盛唐坐佛造型飽滿挺拔,體積雖小,然氣勢雄渾。宋代之後佛教走向世俗化,與宮廷關係疏遠,展品中宋代大日如來像臉形圓扁,衣褶線條流暢,親切慈悲。明代佛、道、釋三教合流,淨土宗和禪宗流行,展品中的阿彌陀佛,站姿直而對稱,衣褶簡練而概念化,表現明代造像的典型風格。(轉載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佛像即佛陀的像,「佛陀」指的是釋迦牟尼佛。自古以來彫塑佛像製作材料有金屬、石塊、木頭、泥土等,以各種不同法身具體呈現的雕像,受信徒們誠心供養,信仰禮敬的結果,彫塑成佛像,作為早晚供奉之用。據說佛教最早的佛像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已經存在了。根據佛教阿舍經記載,有一天,帝釋天王請釋迦牟尼佛到天宮進行說法,其中有一位優填王原本不信佛,受到佛祖的的說法影響,進而篤信佛教,成為一位大護法。
後來優填王因為很久沒有看到釋迦佛祖,日夜思念,不幸積憂成疾,病入膏肓。某日優填王召見臣子,對他們說:「我很久沒看到釋尊了:心裡十分想念,請你們想辦法,速速設法用牛頭梅檀靈木,雕塑一座釋迦佛祖的雕像,讓我能能早晚供奉」。(牛頭梅檀木者,乃生長于牛頭山上的一種白楊木,其幹與根均有一種芬芳之味。)為了搶救優填王的性命,大臣們只好找來牛頭梅檀木雕成一座五尺高的釋尊像放置在優填王的病房並加以供奉,結果優填王的病很快就好了。病癒之後的優填王為了表達內心對佛祖的感恩之情,再請人用黃金彫製了一座五尺高的釋尊像。所以根據佛教的觀點,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開始有佛像作品的存在。
3釋迦牟尼佛像
▲圖為釋迦牟尼佛像,來自鹿野苑的笈多王朝公元四世紀的佛像,現藏於鹿野苑博物館。(轉載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

二、中國早期佛像特色
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已具有高度的雕塑藝術;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與中國文化相融合,開拓了更深廣的內涵,豐富了中國雕塑藝術的寶庫,使得寺院雕樑畫棟、塑像、石窟的佛像雕塑及各種佛教雕塑藝術品,如木刻、石雕或塑佛像等技藝、成為中國藝術的重要資源之一。(資料來源:http://www.lyu.org.tw/lyu/paper/paper_16.htm)
在漢明帝時,佛教由印度慢慢的向外傳播,因而信徒也越來越多。佛教由印度東傳到中國,並進一步登陸朝鮮與日本,中國的佛雕像也越來越普遍。在法苑珠林一書中記載:在漢明帝永平三年,某日晚間皇帝夢見一位神人,其人身長一丈六尺,全身呈金黃色,在他的頭上有一個光耀奪目的明珠,看了讓人肅然起敬。
皇帝醒後,苦思不得此神人究竟是誰,趕緊召集群臣,將夢境之事告訴眾臣,朝中ㄧ位名為傅毅的大臣說:「臣聞西天竺,有一位聖人 • 其所傳之教法,能夠使國內的民心向善,一般民眾受其教法感化,已達到不治而不亂,不信而自信,不化而自行的境地,此聖人稱為 『 佛陀 』 ,其人亦身長一丈六尺,全身呈金黃色,陛下所夢見的神人,應是 『 佛陀 』 無疑」。漢明帝聽後,內心欣喜,趕緊派侍臣蔡幢,率眾出使天竺僑賞味國,一路歷經千辛萬苦,長徒跋涉,終于到了僑賞味國,僑賞味國的優填王了解原委後,即贈送佛像、經文、佛具,又派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二位高僧隨同返回中原,負責講經。回國後,明帝大為喜悅,在京城建造白馬寺,將佛像等安置在內,請兩位天竺高僧擔任主持,向全國傳播佛法,自此佛教在中國興盛起來,佛像在中國也隨之普遍。
4白馬寺
▲洛陽白馬寺(轉載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Ying 的頭像
    NanYing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學部落格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