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文摘]尋找洲仔尾的鄭成功墓[2]

本文摘錄自石萬壽教授,〈洲仔尾鄭墓遺址勘考報告〉,收錄於《臺灣文獻》29卷4期,民國67年12月。

--

初步探勘

儘管學者及留存的照片證據都很明白的傾向支持該墓為鄭其仁墓,但作者有兩個理由支持地方人士的說法有其可能:第一,參照地圖後可發現,該地帶最可能為墓地所在的山丘僅有兩處,白馬墓所在即為其一;第二,考量到風水輿地之說在選擇墓址上的影響力,洲仔尾地區未為建物所據的穴地僅有兩處,而白馬穴即為其一。如是,則實際如何,必須等到實際清理該墓出土之後方能斷定。

而在考古挖掘的工作上,這次沒有沿用傳統的試探坑法,而是引入國外考古學界已採用的「地電阻探測法」,其原理大致為以儀器測量探勘範圍內各點的電阻係數,依此繪成根據不同物質而有不同電阻係數的分布圖,由此可不用直接進行挖掘便探知地層狀況,並依此判斷墓址位置。而此法試用的結果出爐,在疑似遺址的地點發現了三個電組係數異常的區域,遂決定正式展開挖掘。

正式探勘

挖掘工作經歷了許多波折,但總的來說是倒吃甘蔗:先是,在進行正式挖掘的會議上遭遇到了政府法令的重重限制,甚且縣府未編列經費,有難以為繼之勢;然而終於在郭德鈴先生的四處奔走,及地方人士的資助下,有了天后宮的撥款並展開實際挖掘。

挖掘首先由最西南的可疑點開始,出土物最主要者為洗骨葬後的陶罎;稍後在北方電阻係數最為不尋常的地點所作的發掘結果則更令人失望,僅有厚達五公分的碎磚瓦片,只是該點多次填土中的一部分。然而在中央部份的挖掘則在各種雜物垃圾的出土下再次振奮現場的工作士氣,此即為該地有廢墓的徵兆;果不期然,墓手部分的石筆首先重見天日,接著又陸續挖出墓桌、墓庭與石馬,五庭大墓的規制也越發明朗,挖掘也到了尾聲,遂進入了最後出土物整理的工作。

探勘檢討

挖掘出的廢墓與先前照片經過比對後,確認其為鄭其仁墓無誤。然而其地原墓葬者究竟是鄭成功呢?抑或是鄭克臧較有可能?以兩者地位的高低來衡量的話,鄭其仁似乎較不可能葬於鄭成功墓址。就埋葬位置而言,史載鄭克臧墓在「洲仔尾海岸間」(郁永河《偽鄭紀略》),而鄭其仁墓距海岸正僅有50公尺。又郁永河《偽鄭紀略》中有載「既葬,臺人士常見監國(鄭克臧)乘馬呵殿往來」,民間也有墓前石馬得地氣靈,夜間出遊損壞米穀的傳說,皆可視為附會白馬穴名而起。而鄭成功墓的位址,考量未有其他建物的風水寶地除了白馬穴還有虎穴一處,則該地可說是下一個值得調查的對象。


然而該地在民國六十九年豎立起了「鄭成功墓址紀念碑」。圖片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