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第234

節錄自《大臺南文化叢書─城鄉風貌專輯─臺南巷弄文化》,作者:曹婷婷,第三章第八節:新化老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7月初版,頁88-103

 

第八節 新化老街

新化區保留許多日治時期建築物。其中,新化老街是認識新化的第一道門戶,而新化老街、和平街日式宿舍園區、武德殿、公會堂、街役場,則清一色是從日治時期所興建,不但留存至今,且還能夠重生的建築物。

曾名列南瀛10大歷史建築票選第一、全國歷史建築百景票選摘下亞軍的新化老街,以巴洛克式建築的立面建築聞名,是新化重要且珍貴的文化資產,不過,這個現代人慕名而訪的老街,其實曾一度險些面臨拆除,但在歷經有心人士帶頭號召保留之下,意外開啟在地人重視文史的開端。

1920年,日本人在新化設置臺南州新化郡役所,並進行市區改正,將現在的中正路從6公尺拓寬為12公尺,隔年,布商林茂己耗費3千圓請來匠師興建洋樓,左鄰右舍商家見狀,紛紛仿效,1926年,中正路西側均已改建成洋樓,東側街屋則於1937年,因馬路拓寬需要興建排水溝,遭到拆除改建。

1995年,新化老街因新化鎮公所規劃再次拓寬,打算從12米拓寬為15米,因應這項工程,需拆除部分街屋,結果,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明蘅率先發起老街保存行動,一些地方文史工作者也跟進響應,先後於1998年、1999年成立「新化鎮文史工作室」與「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最後,於1999年經過公聽會表決,確定老街將可獲得保存。

001.png

新化區長鄭道立說,新化之所以走到今天得以保留這麼多的日治時期建物,新化老街無疑是開先河,但這一段路並不輕鬆,之後還先後歷經街役場、武德殿、公會堂等日治建物的保存作業,一關關闖過,成全今日現貌。

日治時期完成的新化老街,保留巴洛克式建築,最引人入勝的,是西側街屋的磚造騎樓柱、木格柵樓板與巴洛克風格的女兒牆,立面多採洗石子並有盾牌裝飾與花草飾等圖案,至於東側街屋則為現代主義式街屋,左右兩側對照,呈現截然不同的氣質。

 

一、漢學仔巷

新化老街米穀店旁,有一條古老的紅磚小巷,被當地人喚為「蚵仔巷」、「學阿巷」,因巷子窄小,因此,也常常被外地來遊客打趣詢問「這是不是新化的摸乳巷?」

002.png

巷弄名稱何來?新化長者一直有2個說法:「以前在巷子裡有秀才在此設私塾,招收生徒學漢學,所以叫做『漢學仔巷』。」另有一說:「新化老街為府城外的銀座,當時有特色美食36攤,由於此巷口賣的是蚵仔,叫『蚵仔巷』。」

這條紅磚巷,長達1公里的巷道汽車進不來,周邊不少老建築還保有原始三合院的風貌。這條巷子有個「蚵仔巷」的老名字,但當地文史工作者翻遍所有資料,都找不到這個名字的由來,認為它原來應該是「學仔巷」,因臺語發音謬誤,後來才被誤傳成「蚵」。

數年前,新化當地文史協會鍾騰校長、楊逵館志工團團長曾進發校長及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王榮森理事長等人會同新化古文學家王則修秀才孫女王美惠小姐及王秀才的學生康有智先生實地踏查證實後發現,這條巷子正確名稱實為「漢學仔巷」,由領頭的學者王則修開始,帶出了文學家楊逵以及臺灣師大文學院副院長李勤岸等人,傳承了臺灣的文學之路。

日大正14年(1925),古典文學家王則修,返鄉開設「三槐堂漢學」,學生遍及新化不說,外地學生北自清水、南至屏東而來,狹窄一條巷弄,成為通往汲取知道的要道。

王則修孫女王美惠小姐說,當時王家宗厝近3分地,祖父1920年至1924年應臺中清水楊澄若之聘擔任養子楊肇嘉家庭教師,1925年應新化人敦聘回故鄉設教,稱其書齋為「三槐堂」,就在清水寺旁王厝。

當時聞風相率而來的學者甚多,特別是民族意識強烈者或棄讀公學校或公學校畢業後,北至臺中清水、南自屏東聞名而來,據龔顯宗教授研究,先生為清水以南影響力最大的古文學家,

王則修的得意門生中部古文學家張達修《醉草原詩文集》敘述,當時門生高達數百人,1925年,他住在新化王厝王則修的「三槐堂」習讀書經、易象、禮記、春秋及古今詩集達3年之久。

王則修秀才在新化的得意學生,有後面林厝的林鬧橫先生,他是繼臺灣文學家楊逵之後第二讀臺南一中的新化人,及林厝後面康有鄰兄弟,還有金馬獎影帝歐威的教父黃百川記者、蕭華堂醫師的尊翁蕭拋等等。

康有智表示,除了清水寺內、附近老厝本來有很多梁柱都有王秀才的詩詞或墨寶,可惜老舊失修,當時他們也都由「學仔巷」進出鎮內老街。

繼王則修延續漢學之後,第2代的文學家由「文壇壓不扁的玫瑰」楊逵接手,後來則有臺灣師大文學院副院長李勤岸以及臺北教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春榮,代代的文學傳承,讓這條小小的巷子藏著豐富的歷史。

 

三、和平街:日式宿舍群

和平街,因為新化武德殿與日式宿舍群,隨著老屋重生、廠商進駐,儼然成為新化新興觀光景點,串聯周邊豐富人文地景,更孕育了臺南第一座文化園區—「大目降文化園區」。

新化昔為日治時期的新化郡,在新化郡役所(新化警分局前身)後方,原本有一大片日式木造警察宿舍,屬丁種警察宿舍,主要配給基層員警,格局簡單,隨著新化警分局搬遷、舊分局拆除後,武德殿亦於2006年公告為歷史建築,緊鄰武德殿超過90年歷史的日式宿舍群。也重新被地方檢視,未來作何用途?

和平街上的日式宿舍群,是有90多年歷史的老屋,原本閒置荒廢,最終,由臺南市文化局斥資整修後委外經營,2015年以文創為主軸招商,老屋以日式庭園造景風格,重新問世,8家進駐業者也紛紛推出創意商品,成功攬客,如今假日人潮絡繹不絕。

003.png

日式宿舍群還有一座空間,闢為「大目降故事館」,保留給愛聽故事的大人囡仔,假日固定由新化區公所安排志工進駐說故事;而為了能彰顯老街日式氛圍,日後也擬規畫安排遊客穿上和服踩街,宛如走進京都一般,深刻感受在地和風。

緊鄰武德殿的日式宿舍群,串連了新化街役場、武德殿及新化老街成為一道文化軸線。地方也期待,巴洛克式的新化老街、日治木建築的武德殿、閩南式建築的鍾家、蘇家古厝,臺灣百年各式建築風貌,來到新化一覽無遺,新化自成一格的濃厚文史氛圍,具有其他縣市難以望其項背的藝文特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