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學》電子報第255期
節錄自《大臺南文化叢書─生命禮俗專輯─臺南請水儀式研究》,作者:周宗楊,第一章:前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9年9月初版,頁9-12。
「請水」一詞在南臺灣的民間信仰廟會活動中經常耳聞,也因為各地民情風俗的不同,各地賦予請水有不同的定義及說法。在屏東地區,「請水」多指「迎王」,也就是在海邊恭請代天巡狩蒞臨的儀式,如東港、小琉球等地的請水迎王,但並未進行實際的汲水儀式。屏北地區隘寮溪流域附近的長治鄉番仔寮惠迪宮、鹽埔鄉彭厝建安宮、仕絨三聖宮等廟在3年1科的迎王祭典中,卻有進行實際的汲水儀式,透過陶缽或磁甕汲取聖水,象徵恭請代天巡狩降臨,故屏東地區迎王祭典的「請水」又分為實際請水及不請水兩種類型。
臺南地區三爺宮溪的田厝水明殿王醮所稱「請水」,係指前往高雄永安「烏林投」海邊迎請3尊代天巡狩蒞臨;而二仁溪流域下游的南區喜樹、灣裡及高雄茄萣地區亦有「請水」等於「請新王」或「請親王」的說法,但兩地均未進行實際的汲水行為。
臺南地區的請水儀式泛指以瓷甕、陶缽、茶壺、銅爐、水桶、酒瓶等各種容器(俗稱「水爐」)汲取溪、河、埤、湖、海、井及魚塭等水域的水,藉此達到某種特定的目的。廣義的「請水」包含歲時端午的取午時水、喪葬禮俗的乞水浴屍,以及民間信仰的請水招軍、遙祭請水、迎神請水、取王船水等儀式。狹義的「請水」則是專指一般宮廟前往某特定的水域請水招軍、遙祭請水或請水迎神等儀式,即在儀式中有向司水之神請領、招募水兵水將,或是迎接神明、幽魂上岸的目的,因屬迎靈上岸的性質,另帶有「朝謁水神」之意涵,故又有「謁水」、「舀水兵」、「請水神」、「請賢」的說法。其他臺南地區同為民間信仰儀式中的請水行為,如王船醮祭造船儀式中的取王船水、清淨醮場聖域的請水儀式,則多以「取水」稱之,但許縣溪流域當地亦有「請聖水」的說法。
一般民間信仰的請水儀式有每年歲時例祭的請水,也有固定科期或不定期的請水,由於臺南一般宮廟的請水儀式多以招募水兵水將為主要目的,而位處八掌溪流域附近的白河、後壁等區宮廟,則是透過「刈水火」(或稱「請水火」)的儀式來達到招募兵將的目的,部分宮廟雖然未有實際的汲水行為,但同樣在水域邊進行豎旗招軍的儀式,均可視為臺南請水招軍儀式的範疇。因此,本書主要以臺南地區民間信仰的請水儀式進行田野調查及介紹,收錄範圍北至八掌溪流域,南至二仁溪之間,至於三爺宮溪的田厝水明殿王醮所稱之「請水」,與二仁溪流域下游南區喜樹、灣裡的「請新王」儀式,因其未有實際的汲水行為,故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