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術文摘]西拉雅的信仰與祭儀[2]

摘自2007年3月28日,台南縣政府所舉辦「西拉雅平埔文化教師研習活動」中段洪坤講師演講講稿〈西拉雅信仰祭儀釋疑〉。

--

西拉雅夜祭

在《番俗六考》、《諸羅縣志》等文獻中都有提到西拉雅人的祭典,其涵義則是答謝一年之中部落神靈的眷顧。今日西拉雅部落中重要的夜祭已與漢人的民間信仰結合在一起了。現在夜祭的儀式主要分為兩個部份,前半段是「獻豬拜豬」,後半段是「牽曲敬神」。拜豬的儀式各部落不同,但主要包括「獻豬」、「點收祭品」與「翻豬」幾個部份。執行儀式的在番仔田、六重溪為尪姨,在吉貝耍則為男祭司「施加伴頭」(Siga-Buatau)代理,他們在儀式中會「唱向」、「唸咒」(夾雜西拉雅語和閩南語) ,手中則揮舞著法器(如頭社的太祖令旗、檳榔枝,吉貝耍的尪祖拐、澤蘭枝葉等等)。祭品除了全豬、檳榔、米酒外,還包括西拉雅夜祭特有的粄、嘟啤(Dubi,吉貝耍特有)、哈巴米稻(稻穀、綠豆、犁片、銅板,僅限頭社、番仔田)、達邦(糯米餅,頭社獨有)等等,此外還有漢人祭祀常見的祭品。另一部份(牽曲)的祭儀又稱為「跳戲」、「牽戲」,「跳嗚嘮」等,隨著地方不同而有別稱,是舞者之間交叉攜手成圈、配合著簡單的進退舞步邊唱邊跳的歌曲。雖然現在能聽到的曲子是以古語吟唱,但已無人能從中翻譯,只能臆測那是連續遭旱時阿立祖帶領子民祈雨的「七年饑荒」或者懷念祖先的「望母調」。

關於現今西拉雅部落的祭典日期,東山吉貝耍是每年農曆九月初四、初五,白河六重溪、甲仙小林、花蓮大庄是每年農曆九月十四、十五,大內頭社、官田番仔田是每年農曆十月十四、十五,佳里北頭洋是三月二十八、二十九日。


祭儀中的尪姨。圖片來源



吉貝耍的牽曲。圖片來源


吉貝耍的哮海祭

在吉貝耍,夜祭結束的次日中午,還有一場「哮海祭」。傳說中西拉雅人的祖先來自海外的「阿米亞」,在航海來到倒風內海之前,有七位先人遇難,故設祭以慰組靈。另一個傳說的版本則以吉貝耍人口中的「海祖」祭祀的對象:「海祖」阿海曾在西拉雅蕭壠社的祖先渡海登岸之際,提醒他們將甘蔗葉插入酒瓶,因而安然駛進航道。「插青」的動作在西拉雅信仰中意味著祖靈神力的庇護。在祭儀中,祭司「施加扮頭」與助理祭司「阿剌」(alak)舖起香蕉夜搭成的祭壇,而在點收祭品時吉貝耍的婦女們則唱起了牽曲,並且要持續到祭典結束。在過去的祭儀中還包括「乞水」的儀式,但19世紀清代的番屯政策使得原先靠海的族人遷徙到吉貝耍,這項儀式也因而被「採青走向」的祭儀取代了。

吉貝耍的信仰祭儀探索

一年一度的阿立母夜祭既是紀念祖靈的聖誕,也蘊含阿立母送願、村民還願的人神互贈意涵,在調節自然界與人間的關係。夜祭儀式的轉變也可見證西拉雅社會的變遷:早年還在漁獵經濟時代,是以獵得的山豬來祭拜組靈;進入農業社會後則以飼養的黑豬為祭品,獻祭完後分食;現在則僅僅是臨時租賃,祭完後便還給豬肉舖了。

西拉雅祭儀中的儀式涵義也多與漢人民間信仰儀式的涵義不同。如「茅草點火淨豬身」中用火只是為了潔淨豬身、驅趕可能附身其上的不乾淨的「向魂」,與漢人以火來展現神明力量不同(如過火)。「點酒餵豬」則是表示祭品是獻給阿立母的,其他神祈不得搶食。「點收豬」、「翻豬」則象徵阿立母裡裡外外完元收下了祭品,表示喜悅。

祭儀中所唱的「向」是西拉雅語,潘英海教授認為「向」可視為泛靈信仰的表徵,象徵宇宙的力量;所有的向都有生命,而透過向的控制與操弄,可使人趨吉避凶。西拉雅的法術稱做「向術」、惡靈叫「向魂」、做過向的水稱做「向水」、裝向水的稱做「向缸」、祭儀開始前要「三向」、牽曲前要開「曲向」、吟唱咒語稱「唱向」。可惜的是在大部分部落裡西拉雅語已不傳,連帶的祭典中「唱向」的部分不是代以閩南語,就是完全消失了。(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