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瀛學》電子報第72期[學術文摘] 見證一頁霍亂醫療史的王劍江老醫師

 

摘自 許獻平 著,〈見證一頁霍亂醫療史的王劍江老醫師〉,《南瀛文獻》第五輯,新營:台南縣政府,2006年9月,80-92。

王劍江,民國八年(1919)生於北門鄉永隆村584號。七歲就讀北門公學校(今北
門國小),畢業後就讀學甲公學校(今學甲國小)附設高等科。當時北門與學甲之間沒
有公共汽車,王劍江每天徒步往返學甲、北門之間上下學,倍嚐辛苦。王劍江高等科僅
讀了一年多便休學,轉到台南就讀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

長老教中學係五年制,畢業後便進入神學院繼續進修,但一般人大多只讀到三年
級,便負笈日本留學。王劍江讀到二年級第一學期時,因接受他那在上海開設中醫診所
的姐夫黃渭南之建議,而插班入學上海暨南大學附設的附屬中學二年級第一學期。暨南
大學附設有實驗中學及附屬中學二部分,位於上海市郊的真如地區。

王劍江在附屬中學讀了一年,即將升上三年級時,便轉學至法租界蘆家灣的正風中
學,但也僅讀了一學期,便又轉學至僑光中學(非法租界)直到畢業。從學甲公學校附
設高等科到僑光中學,王劍江前後共讀了五所學校,這「輝煌」的中學紀錄,恐怕沒有
人能超越吧!

中學畢業後,王劍江考取震旦大學(位於蘆家灣)附屬中學高中部,三年畢業後,
因成績優異,直升法學院,但讀了半年便休學,同年冬天,東渡日本東京考進東京醫學
專門學校(今東京醫科大學)。當時王金河正就讀於該校三年級,因同鄉之誼,二人租
住同棟房舍,同在小吃店用餐,情同手足。

民國卅二年(1943)九月,王劍江從醫學校畢業,就職於泉橋慈善病院小兒科。當
時日本的侵略戰爭敗象已露,局勢相當不穩,因此才服務七、八個月,王劍江便辭職,
束裝返回上海。

適上海警察醫院有個醫師缺,姐夫黃渭南的弟弟(上海同德醫學院畢業)應徵錄取,
卻因故未應聘,姐夫要王劍江前去應徵,豈知主考官直截了當的告訴他說:「日本畢業
的不予錄用。」因而碰壁而回。

終戰之後,中國政府官員以戰勝者的高姿態,藐視日本醫科畢業的學生,賦閒在家
的王劍江,只好於民國卅五年(1946)五月返台,先在同鄉學長王金河醫師的診所幫忙,
六月,台南縣爆發霍亂疫情,缺乏醫師,王劍江便應聘於民政局衛生課。上班隔日,立
刻投入爆發霍亂的歸仁治療霍亂工作。

歸仁的霍亂疫情並不嚴重,約有七、八人感染,防治十天左右便消除了。防治的方
式是:將患者隔離到附近一所寺廟,投藥醫治好之後,尚得經兩次以棉花棒插入肛門取
糞樣檢驗沒帶菌方可返家。病患隔離期間,患者住家及附近全面消毒,家屬也要作糞樣
檢查。由於防治得當,歸仁地區沒有因霍亂而逝世者。

歸仁疫情才消除,立刻傳來北門鄉蚵寮爆發霍亂大流行,已經有一百多人感染,死
傷慘重,剛從歸仁回來的王劍江,馬上又投入蚵寮霍亂防治工作。

據傳蚵寮第一起霍亂病例發生後,王金河醫師立即趕到時,卻已增為三個病例,王


金河醫師建議隔離治療,並立刻通報民政局衛生課,但被村中「老大」悍然拒絕,疫情
就如此被隱埋三天,霍亂便成燎原之勢,傳遍全村。

王劍江回憶他趕赴蚵寮疫區所見的景況,簡直是人間煉獄。到處是上吐下瀉的患
者,或躺或臥,蒼蠅滿天飛舞,屋內庭院處處灑滿石灰,有乩童起童做法的,也有婦女
跪地哀嚎痛哭:「天公啊!哪會按那生?」……,真是慘不忍睹。

王劍江立刻在南鯤鯓大廟埕搭建草寮,成立隔離所,所有患者,全部集中於隔離所
治療,醫治好的患者,另隔離在蚵寮國小再做追蹤檢查。全村大消毒,男女老幼全部插
肛取糞樣檢查,同時在疫情最嚴重時,蚵寮大封村,阻絕所有通路,禁止人員出入。蚵
寮像海中孤島,在波濤洶湧中,載沉載浮。

而就在封村期間,隔著急水溪的雙春傳來有個小孩死亡。王劍江奉命前往驗屍,以
便家屬辦理後事。王劍江一來到喪宅,看到一個五歲大兒童停屍廚房,屍體旁有一大堆
蛔蟲。同時聽到房內有嘔吐聲,他探頭審視,發現一婦女躺在床上不停嘔吐。王劍江看
著她乾皺的手掌,判定是霍亂病例。因霍亂患者上吐下瀉後,水分嚴重流失,手掌必會
乾皺。

王劍江立刻向村中「老大」建議,將患者送往南鯤鯓大廟埕的隔離所。由於當時急
水溪上尚未建築橋樑,往來交通全靠擺渡,相當不方便,因此為村中「老大」所拒絕。
如此,經過五、六天,全村被霍亂橫掃,沒有一戶人家例外。其中有一戶叫李海鵝的,
全家二十八口,竟有十二口是霍亂患者。直到此時,村人發覺事態嚴重,才答應將患者
送至隔離所治療。

蚵寮與雙春兩地的霍亂疫情,整整鬧了兩個月才控制住,雖救回了一百多人的性
命,但也有五、六十人死於霍亂,情況真是無限的悲慘。

在蚵寮與雙春防治霍亂的兩個月期間,王劍江每天清晨出門,直忙到日落西山才回
家。整個疫區,如此嚴重的疫情,就僅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中間,除了佳里吳新榮及
佳里興吳近二位醫師曾前來幫忙一天之外,沒有任何醫師來過。

就在王劍江忙得焦頭爛額之際,上海警察醫院傳來要王劍江去就職的訊息,原來中
國大陸接收了大批的日本醫藥,但中國醫生看不懂藥品上的日文標識。王劍江沒有任何
考慮,便一口回絕了。

王劍江的婚姻大事,也在這段期間完成的。在親友的祝福下,王劍江與自幼指腹為
婚的北門鄉麗湖村(西埔內)的吳夢仙(1920年生)小姐結為連理。在日後行醫濟世的
醫師生涯裡,夫人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相扶相持走過近一甲子的歲月,猶恩愛如常,令
人羨慕。

北門的防治工作好不容易才結束,新營就傳出霍亂疫情,所幸僅一個角落的三、四
人而已,王劍江將患者隔離在新營通往鹽水的廢棄「豬灶」,每天去看診一次。接著後
壁竹仔門也傳來疫情,但不嚴重,仍僅數人而已。此二地,由於發現早,防治得宜,疫
情均未擴散,亦無人失落。

真是流年不利,夏季的霍亂才流行過,冬季的天花又接踵而來。流行區域,以今嘉
義及雲林(當時為大台南縣制,嘉義、雲林隸屬台南縣)兩縣最為嚴重。

天花的症狀是發高燒及皮膚長水珠,治癒後,水珠結成疤瘢,在疤瘢未脫落前,仍


具有很強的傳染力,王劍江曾目睹一個疤瘢未脫落的患者,揉製饅頭販賣,趕緊聯絡警
察前往取締燒燬,當時國人的疾病防治觀念之薄弱,可見一斑。

最嚴重的是出血性天花,高燒在攝氏四十度以上,無法醫治,必死無疑。王劍江曾
見過出血性天花患者,亦拍過照,唯今找不到那張曾見證那個悲苦年代的照片,相當懊
惱。

民國卅八年(1949)二月,王劍江因食指漸增,決定自己開業,而辭去縣政府的公
職。王劍江初任公職時,是民政局衛生課的醫師,衛生課後來獨立為衛生院,王劍江擔
任防疫股長。王劍江便是在防疫股長任內申請辭職的,但接到的辭職頭銜卻是衛生局第
三課長。原來就在這個時候,衛生院改制為衛生局。衛生局分為四課,而第三課的職掌
便是防疫。

自行開業的地點,王劍江原本相中下營鄉,但由於內兄吳崇金表示,其父廿九歲便
在烏樹林糖廠書記職務上因急性盲腸炎去世,兄妹三人與母親相依為命至於成人,今兄
妹雖已婚嫁,但仍希望不要分隔太遠,以便可以互相照應,時吳崇金擔任北門鄉公所財
政課長。於是王劍江便在中洲掛牌「利生診所」,開始他鄉下醫師的生涯。

中洲是個鄉下村庄,距學甲、北門各有段距離,剛開始掛牌開業時,別人還不知道
這兒有家醫生館呢!王劍江的患者,大多來自中洲本地,及頭港仔、二重港、三寮灣、
蘆竹溝,少部分來自學甲。

掛牌開業約三、四年,由於學甲及北門衛生所主任職懸缺,時任衛生局長的林清輝
商請王劍江能擔任學甲衛生所主任,但王劍江卻選擇了僻遠而沒有醫師願意去的北門衛
生所當主任。

在王劍江接下北門鄉衛生所主任時,正是烏腳病猖獗時,所以已有基督教芥菜種會
孫理蓮女士、南投名外科醫生謝緯及王金河醫師共同組成的「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
診所」,提供烏腳病患最佳的治療。當台大教授南下調查、訪視烏腳病患時,王劍江則
負責陪同訪視。

政府直到民國六十五年(1976)才在北門創立「烏腳病防治中心」,接續烏腳病的
醫治與研究工作,加上自來水的鋪設,北門鄉民飲水品質獲得改善,烏腳病例逐年遞減,
至民國七十三年(1984)王劍江屆齡退休時,「北門免費診所」亦因任務達成而停辦。

由於北門鄉衛生所主任無人願來接任,王劍江延任一年,至六十六歲才退休,離開
服務了三十一年的北門鄉衛生所,唯當年北門鄉衛生所主任職仍懸缺,無人願意前來擔
任,鄉下醫生難求,令人慨歎。

退休後的王劍江,立刻被北門鹽場張場長延聘為北門鹽工衛生所主任,因而開啟了
他服務貧窮鹽民的另一扇門,也是他行醫救世的另一個里程碑,直到五年後,北門衛生
所主任就任時,北門鹽場關閉北門鹽工衛生所,王劍江這才回到荒廢已久的「利生診
所」,重新展開替鄉人衛生把關的醫療工作。

有著豐富行醫經驗的王劍江,懷抱著服務鄉親,造福鄉梓的濟世情懷,醫療服務是
不打烊的。不論颱風下雨、閃電打雷、三更半夜或溽暑艷陽天,只要患者家屬來叫,從
不推辭,「勤快」是王劍江行醫的標誌,這是王劍江一生中最感安慰的。

民國八十九年(2000)二月春節過後,年逾八旬的王劍江從杏林退休養老。他將醫


師執照退還衛生局、將全民健保解約,並退出醫師公會,然後拆下「利生診所」招牌,
為半個多世紀的醫師生涯,畫下圓滿句號。

耳聰目明、記憶力佳、身體硬朗的王劍江,退休後與老伴過著讀報、讀詩、讀書的
平淡生活。許是受到其詩人父親王大俊的影響,王劍江特別喜愛詩詞,但並不排斥新文
學。書櫃中《諾貝爾文學獎全集》更是他時常翻閱的精神糧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Ying 的頭像
    NanYing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學部落格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