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自凃順從、凃叔君、黃明雅、鄭秀梅著,《南瀛歷史建築誌》,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136-149。

前言
猶記得在求學階段,「禮堂」、「辦公室」、「升旗台」皆是校內重要的硬體設施。「禮堂」主要是供重大集會使用,如雨天的朝會、週會、運動場所、頒獎典禮、畢業典禮等等;「辦公室」則是每日處理教學、行政業務的地方,校長、全校師生暨行政人員皆可在此聯絡互動;至於「升旗台」則是晴天時朝會、集中放學、頒獎、運動等等的好地方,而升起的旗幟更凝聚了全校師生的愛國精神以及對校園的認同感。現今南瀛地區所登錄的歷史建築中,菁寮國小校內建有的「日治時代升旗台」、「木造禮堂」、「木造辦公室」,正好是兼具古味以及交流等多項功能。

1.JPG
▲ 臺南縣菁寮國小 (臺南縣後壁鄉墨林村282號、http://www.jl2es.tnc.edu.tw/index.html)

「日治時期升旗台」
自1931年(日本昭和6年)開始興建,並於昭和8年(1933)4月15日舉行校旗豎立典禮。升旗台的構造極為簡單,僅是個可以安置旗桿的基座。當時的操場可能因場地較小而採東西向的配置,而升旗台則是坐南朝北,其中是否含有效忠(在台灣北方的)日本之意義尚待考證。而原有的鐵鑄旗桿已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日本政府徵收,成為製造砲彈的原料,後來再以木製旗桿代替,升旗台持續使用至1982年(民國71年)年新的升旗台建立為止。

3.JPG
▲ 升旗台的基座寬124公分、進深107公分、高度166公分,表面裝修材料為洗石子,基座中堵為洗石子仿石材,有分割線條。

4.JPG
▲ 現存的升旗台上已無旗桿,但基座上仍存有一個屬於鐵製旗桿的鎖固鐵件-小槽鐵(6cm)。

「木造大禮堂」
建於1951年(民國40年),坐東朝西,西向為正門,題有「中正堂」3字,南、北向亦皆有大門供出入便利,為磚木造和風式建築,亦為「巴西利卡」(Basilica)式的矩形集會空間(源自羅馬時代的公會堂)。內部主要有講台、講堂、玄關,現今仍作為體育活動、畢業典禮等大集會使用,並與廚房之間建有附遮雨棚之走廊。

5.jpg
▲ 大禮堂建物外部示意圖

其建築外部特色:
1 .基座:表面為洗石子質材,而木作的雨淋板、椼樑斜撐木立於其上,以避免直接立於土壤,造成木料受潮腐朽。
2 .桁樑斜撐木:立於基座之上,有支撐外牆的功用。
3 .大門及出入口:早期為推拉式木門1994(民國83)年修繕時改為落地鋁門。後於2004(民國93)年經「曾國恩建築師事務所」考證後,再度改設「推拉式木門」。
4 .圓形高窗:禮堂聚集人數較多,為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多設有窗戶。然而為了避免眩光,於西邊入口區的第1棟架,及東 邊講台區的最後棟架,下堵採用封閉牆面,另立圓形高窗為主,因此南、北兩向除了有大片門窗外,尚有高窗以作為採光。目前所存的窗框與門框皆為檜木製,但窗戶的框架則非是。

其建築內部特色:
1 .講台:是禮堂的精神中心,地坪較講堂抬高約60至70公分,位於東邊中央,其基座為磚砌,上鋪木床版,講台區前緣表面為洗石子,包含面積約4.00m*8.37m的講台(舞台區),天花板屬木板夾泥天花,尚存有吊燈1盞。
2 .講堂(座席空間):為一矩形空曠空間,舉行儀式時可放置活動座椅,其床版並未抬高,與戶外地坪高度差約20公分。四周牆體結構為地坪以上約73cm高之台度採厚紅磚砌築,上部壁面採竹編夾泥牆,厚度約8至10公尺,表面塗佈麻絨白灰面層,外部覆蓋雨淋板。
3 .準備室:位於講台兩側,與講台之間的牆面為木板夾泥牆,上半壁再施以麻絨白灰粉刷,踢腳板、台度均採木板裝修,天花板屬板條天花。
4 .屋頂:為斜屋頂、西式椼架系統,目前已被改為鋼板屋頂。
5 .樑柱:屋架的材料為木製,以10座副同柱木椼架(Queen-Post)為主要屋架,在椼木與椼木接點上均有鐵件繫接固定,每座椼木架間再以水平木斜撐及剪刀撐互連。禮堂並以木框架系統承載屋架重量,將屋架的重量由柱、樑、框骨架傳遞至基礎,牆面功能只為了遮蔽風雨及界定空間用,並非承重系統。

6.JPG
▲ 大禮堂內部屋頂的桁木架。

6 .通氣孔:在牆體下方的基座設有通氣孔,主要是避免室內或舞台下方濕氣太重,造成床板腐朽。

「木造(舊)辦公室」
建於民國45年(1956)3月,坐西朝東,東向為正門,南、北向則另有出入口,為磚木造和風式建築。內部除了有辦公空間,尚有2個房間,做為寢室或儲藏室使用。現今的空間利用已不做「辦公」使用,改為家長會聯誼室、社團活動區及辦公、教學器材的放置空間。

7.jpg
▲ 舊辦公室建物外部示意圖

其建築外部特色:
1 .「入口玄關」:有類似簡化「唐破風(或做「博風」)」的造型,為雙坡洩水屋面型式。「唐破風(或做「博風」)」為日本建築風格,指的是兩側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類似遮雨棚的建築,或是左右是直線呈三角的建築物。
2 .「連續水平雨庇」:為避免陽光直射及雨水入侵,因此在四周門窗上方另加設連續水平雨庇,使整個屋面有重簷的效果,然卻不失輕巧。
3 .「檜木製窗框」:為求良好的通風及採光,辦公室四周牆面均設有大片木製窗戶,框架材質為檜木。

其建築內部特色:以7座正同柱式木椼架(3座南北向,4座斜向)為主要屋架,在椼木與椼木接點上均有鐵件繫接固定,每座木椼架間再以水平斜撐及剪刀撐互連。木椼架兩端並不用牆體來承載重量,而是以木柱承接,將屋頂的重量傳遞到基礎下方。

結語
菁寮國小位居「後菁寮」墨林社區,置身山林之中,區內另有「菁寮聖十字架堂」、「親水公園」、「墨林農村文物館」與「阮家古厝」等景點,具有豐富的自然及人文資源。目前學校正興建「淨化池」,除了處理校內污水外,另可結合環保生態教育,以追求學校的永續發展。此外,就聚落、社區經營的角度視之,菁寮國小的禮堂、舊辦公室亦可在適當規劃下,作為社區藝文中心、地方文化館,以整合地方文化資產、教育、自然環保、社區營造、觀光等相關資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