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學》電子報第110期〔學術文摘〕歷史建築-鹽水國小校內神社
摘自涂順從﹑涂叔君﹑黃明雅﹑鄭秀梅著,《南瀛歷史建築誌》,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238-253。
前言
神社,好比是日本人矗立在台灣各角落的寺廟,它是日本人祭拜神明的空間。1926年,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皇民化政策」,此時神社的任務為推廣日本軍國主義教育的教化場所,而對台灣的宗教信仰,殖民政府則採取了高壓的手段壓制。1934年,總督府確立了「一街庄一神社」的政策,並將神社變成地方教化的中心。1937年,皇民化政策達到最高潮,除了台灣人民需強制前往神社參拜外,也需舉行各種戰爭祈願。神社,雖在歷史上對台灣人的本土信仰造成了傷害,但也可說是日本在台所留下的重要歷史痕跡。
▲神社為坐東朝西,具有歷史稀少性
鹽水公學校校內神社奉祀的神祇,為「天照大神」。由於是校內神社,因此其設置目的為訓練忠君愛國的精神,以及普及敬神的思想。而由於是小規模的神社,因此並沒設專職的祭司,教職員工和學生也只有在重要的節日,如除夕夜,和1月10日的成人祭等日子祭拜。
建築特徵及現狀
鹽水國小校內神社的主體建築有鳥居、石燈籠、神殿等3部份。鹽水公學校校內神社的鳥居為「神明鳥居」的一種, 而石燈籠則位於參拜道的兩側,屋頂為轎頂狀,造型則為四角變化,渾厚而樸拙。神殿規模不大,以混凝土營造高台基座,由於這裡地勢低平,故形成了一種向下俯瞰的形勢,甚至可遠眺鹽水街景。而屋身與屋頂則均為木造,屋頂為日式切砌式,屋面則披覆木板,整體看起來相當莊嚴細緻。
鹽水國小校內神社位於一個水泥基座之上,基座前方有一小段參拜道,在基座階梯入口左右各有一個矮門柱,需爬上數階才會到神社的基座之上。而神社的建築基座為梯形混凝土座,屋身與屋頂均為檜木建造,神社的外觀則塗上紅色與綠色漆料。
▲屋頂作轎頂狀,造型為四角變化,渾厚且樸拙
神社正面中央為一門扇,門扇兩側則為兩個木作板堵,板堵的下方為露空花雕,木作隔板門楣上方亦為鏤空花雕。神社的底下甚至還有一座防空洞,可看出興建當時的戰爭氛圍。
▲神社的內部裸露出木造屋架
▲神社的前方有一段參拜道
神社內部空間目前並沒有放置任何祭祀的神祇,內部則裸露出木造屋架。到了戰後,為了落實中國文化及符合教育精神,政府將神社改建,並改為孔廟的用途,以宏揚尊師重道之精神,神社原本的用途也就鮮為人知了。
結語
台南縣內現存的校園內部的神社目前僅有南安國小、鹽水國小與新化國中仍保有神社建物,且戰後皆更名為小孔廟,由此可看出鹽水國小神社之稀少性。鹽水國小神社具有教育、文化、社會價值,因此於2005年獲登錄為台南縣歷史建築。創校百年歷史的鹽水國小校園,和興建迄今約70年的校內神社,共同形成了一個具有非凡歷史意義的文化園區。
- Jul 08 Thu 2010 12:08
《南瀛學》電子報第110期〔學術文摘〕歷史建築-鹽水國小校內神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