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 第146期(學術文摘) 寺廟彩繪-臺灣寺廟彩繪施作
摘自康紹榮著,《南瀛寺廟彩繪故事誌》,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年6月,頁55-64。

前言
台灣寺廟建築彩繪,雖承繼中國閩南傳統建築彩繪的樣式與施作方法,但台灣寺廟傳統建築彩繪的發展,歷經長達五十年的日治時期,與中國本土政治、文化隔絕,又接受西方新美術思潮的衝擊,彩繪畫師在繪畫觀念、技法與表現方式等,均不再拘泥於傳統彩繪的限制,加上近代國民政府遷台兩岸關係疏離、寺廟建築結構改變、傳統彩繪顏料因應時代需求而更易…等因素的影響,台灣寺廟彩繪已逐漸融合本土文化、宗教、藝術,表現出獨特的風格,且在施作的工序、工法、用料方面,都已大異於傳統,而呈現不同的地域性風貌。

寺廟彩繪施作方式-以門神畫為例
1.丈量板面
門神畫施作前需先丈量板面,一般以關上門後所餘板面為準,以避免門神版面構圖被門上方的大楣,及下面的門檻所遮掩。丈量板面同時即在決定門神畫作的身長比例,每位畫師做法不一,據本縣學甲鎮畫師廖慶章畫門神的多年經驗,習慣上丈量板面時先量門板橫寬,門板兩邊各留約一寸,作為門神圖像的左右邊界,然後取寬長的三分之一,作為門神頭像長度,頭長的六倍即為門神身長。

2.打稿
畫藝較佳的畫師,會直接在安裝好的門板上當場打稿,起稿先用炭筆或粉筆,再視門板底色以墨線或較淡的色漆勾繪出門神形貌。通常畫師打稿前先在門板上取直立的中線,以掌握門神整體的形態主軸,有些則取弧線,門神頭部未正立於中軸上,胸部微挺,氣勢昂揚威武。
寺廟彩繪-臺灣寺廟彩繪施作
▲門神畫打稿(攝於北門鄉慈濟宮)

3.安金
  門神構圖定稿後,在需要安金線條或色面,先塗上一道黃色黏稠狀的金箔油,隔天待金箔油將乾未乾之際,以自製的「紗仔筆」將沾過米酒的金箔片(濕金),覆貼其上,再以軟毛刷掃除多餘的浮金。安金後所被覆蓋的線條,如門神的鎧甲紋路等,可在安金後再開墨線描繪。有些門神畫會在線條上應用瀝粉線,瀝粉線的作法,乃是使用腳踏車內胎裝粉漿,用手擠壓將粉漿從瀝粉器前端的「粉尖子」,循著稿子線路擠出細細的粉條,待乾後在粉線上貼金,形成線條凸出的立體效果,稱為「瀝粉貼金」。澎湖地區的廟宇非常多,彩繪的題材十分豐富,門神的彩繪安金極為常見。
02澎湖後寮威靈宮,澎湖地區的廟宇非常多,彩繪的題材十分豐富,門神的彩繪安金極為常見。
▲門神彩繪安金(澎湖後寮威靈宮)

4.配色上彩
  門神圖樣安金後即可上彩填色,早期用礦物性顏料調和桐油上彩,由於顏料濃稠乾濕的程度不易控制,運筆困難,施工速度慢,目前甚至連古蹟修復也不再使用。現今多以油性化學調合漆上彩,主要的原色漆有藍、綠、紅、黃、紫、玫瑰紅、黑、白等,或視需要調出各種間色。
03
▲門神畫配色上彩(南鯤鯓代天府)

5.圖紋勾勒
  上彩完成後,由畫師重新勾勒或修飾被油彩掩蓋的線條,在服飾色面或安金面上描繪細部圖紋,並大筆畫出衣褶紋路。
04
▲門神畫圖紋勾勒(南鯤鯓代天府)

6.開面畫鬚
  門神臉部的表情、眼神與流暢的鬍鬚線條,是畫師展現技藝的重要指標,畫師先繪好臉部及手部色彩後,候乾勾出其輪廓,再詢請廟方擇吉日吉時「開目」、「畫鬚」,今日門神的開光點眼儀式大多被省略,門神彩繪完成後即逕行啟用。畫師「開目」都特別強調門神必須具備「四方眼」的表現,讓觀眾無論立於那一個方位,都感覺門神的眼睛隨時都在注視著你。「四方眼」的繪畫技巧,端視畫師各自的體會琢磨,畫鬚多用自製的硬毛山馬筆,使開裂成三叉,再逐筆描繪,也有用鼠鬚畫線筆,單線精細勾描。畫鬚須能表現鬆軟之態,讓五綹鬍鬚流暢自然,通常的畫法是中密邊疏,上密下疏。畫完鬚線,再染以淡黑色漆。
05
▲門神畫開面(南鯤鯓代天府)

7.上保護漆
  待油彩完全乾透後,以大刷上下左右來回塗上一層「清噴磁漆凡立水」(一種透明亮光漆),或直接均勻的噴亮光漆,以固定色彩保護畫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