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學》電子報 第145期(學術文摘) 寺廟彩繪-臺灣寺廟彩繪總論
摘自康紹榮著,《南瀛寺廟彩繪故事誌》,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年6月,頁28-38。
寺廟彩繪的源流與演進
彩繪是傳統中國古建築主要裝飾特色之一,應用在建築上,從最初單純的防腐保護延長建材使用年限,逐漸變為建築空間的裝飾美化,再歷經各朝代不斷規範建築彩繪的樣式與等級,使得彩繪更帶有標誌不同社會階級的象徵。而臺灣寺廟彩繪的發展,因地緣與文化關係,在彩繪的樣式形貌,甚至圖像的創作表現與內涵,承繼中國寺廟彩繪的傳統,與中國寺廟彩繪的演進歷史息息相關。
(一) 門神畫
門神信仰源自上古人類泛靈崇拜,具有守護家園,防止鬼魅入侵與鎮邪驅凶的功能,因此受古人禮敬而列為祭祀對象。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畫虎於門漸為「金雞」所取代,「雞」「吉」諧音相近,在除魔辟邪之外更期望帶來吉祥。魏晉以後佛教盛行,門神畫受佛教天王護法形象的影響,造形上呈現魁梧雄壯身材及將軍樣。唐末五代之際,鍾馗啖鬼除妖故事普遍流傳,鍾馗遂成為最受歡迎的門神。宋代門神人物更加多樣化,裝飾也更為豪華,且宋代因雕版印刷發達,門神畫更廣泛的普及於民間。明清時期是門神畫發展最輝煌的階段,過年貼門神,已成為社會上流行的風尚。明清以後,祭祀門神的觀念日漸淡薄,民間看待門神畫,其驅邪保吉的功能,不再受絕對重視,而漸轉化為建築裝飾及祈求祥瑞的心願欲求。
臺灣寺廟門神彩繪源自中國門神年畫,門神畫的表現,不論種類、人物造型、內容寓意,都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功能上亦均期望驅邪鎮厄、祈福納祥。臺灣寺廟門神畫的類型,依宗教信仰及神格位階的不同而類型各異,而在繪畫方式上,多以油彩直接繪於整片門板,色彩華麗,空間飽滿,比例巨大,且注重臉部、手部的明暗變化,表情刻劃細緻,神態生動,是臺灣寺廟門神畫的重要特色。
▲尉遲恭與秦瓊(佳里震興宮門神)
▲龍與鳳(將軍區保濟宮門神)
(二)壁畫
中國建築壁畫的發展,初期以宮廷壁畫和墓室壁畫較盛,秦漢以後,因佛教傳入,道教興起,寺廟壁畫才開始大規模發展,且漸成為壁畫的主流。三國以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代,因長期歷經兵荒馬亂,人民生活困苦,宗教信仰需求深植民心,而形成了宗教人物壁畫極盛的時期。
隋唐五代,寺廟宗教壁畫更為興盛,佈施者在寺廟獻圖、塑像,視為個人功德的積聚,而畫家也樂於參與。宋以後由於崇尚理學和禪宗,文人水墨畫盛行,繪畫趨向於高雅純美的文學意境,而逐漸脫離實用。元代更因民間雜劇、說唱藝術流行,民間文藝與繪畫藝術相結合,增添了寺廟壁畫內容更多的民間生活氣息。明代以後,民間宗教狂熱逐漸減退,寺廟壁畫彩繪也漸趨衰微,在畫面構圖和人物造形等整體表現,已開始走向師徒傳授的制式風格,而少個性的創作發揮。
臺灣寺廟壁畫承繼中國傳統壁畫藝術,因此在寺廟壁畫題材內容、構圖、造形、用色…等繪畫表現技法,都深受中國寺廟壁畫的影響,尤其是繪畫題材的來源,仍以中國傳統歷史典故、小說、戲曲、神話為創作的主要依據。另一方面,臺灣寺廟因地處亞熱帶氣候,在建築空間格局規劃上喜多設門窗,且在壁面腰垛以下通常不作畫,因此留下的壁面畫幅較小,與中國傳統寺廟壁畫在整面牆上作畫,展現恢宏的氣勢,在畫幅面積上臺灣寺廟壁畫實難與之拼比。
(三) 樑枋畫
臺灣寺廟樑枋彩繪沿襲自閩粵的傳統,保有中國南方蘇式彩繪的濃厚餘韻。但樑枋彩繪的施作,以樑枋本身單一構件作為彩繪的主體,樑枋彩繪構圖,皆依據樑枋本身大小,單獨施作,並不跨越樑枋之外。不似中國傳統蘇式彩繪,將檁、墊、枋三個不同的構件合為一個整體。臺灣廟宇彩繪畫師,一般將樑枋彩繪劃分為「北式」、「南式」、「蘇式」三種基本的樣式。
1.北式彩繪
所謂北式彩繪,即是傳統彩畫型式中的「和璽彩繪」。在樑枋上劃分數個段落,繪以龍、鳳、卷草等圖案,所有線路紋飾均施以瀝粉貼金,突顯華麗尊貴氣氛,在臺灣本土多用於宮殿式建築。
▲北式彩繪樣式
2.南式彩繪
在樑枋左右兩端與柱子相接部份,規劃為「堵頭」,堵頭左右對稱,繪以各式花草、螭虎等繁密的曲團,做為中央「堵仁」部分的邊框,堵仁內則彩畫各式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樣。
▲南式彩繪樣式
3.蘇式彩繪
蘇式彩繪作工較南式彩繪繁複、嚴謹,樑枋構圖,中央部份「堵仁」彩繪人物等圖樣,「堵頭」接近「堵仁」邊緣,繪製煙雲,用色做多層次的退暈處理,並飾以花鳥、葫蘆、或以螭虎、花草、軟硬曲團收邊。「堵頭」兩側接近柱頭部份加繪「箍頭」,以豎立的帶紋或連珠帶隔出「盒子」,盒內隨畫師興之所至繪以各式圖畫、紋飾、或詩詞。
▲蘇式彩繪樣式
小結
從臺灣寺廟彩繪的型式,表現明顯的閩粵南方蘇式彩繪風格觀之,可以推論臺灣寺廟彩繪的產生,應自漢人移墾定居臺灣之後,沿襲祖籍閩粵文化的結果,並隨著漢人移民聚落不斷的開發,與寺廟建築的擴增而逐漸的發展。明鄭以後,臺灣寺廟彩繪的發展,隨著清朝、日治、及國民政府等不同政治體制的統治與社會財經文化的衝擊,而呈階段性的興衰。
綜觀臺灣寺廟彩繪的發展歷史,不離漢人社廟文化信仰的淵源,它承襲中國閩粵南方蘇式彩繪的系統與風格,在臺灣歷經長期的發展演變,雖受當時政治經濟局勢的影響而有起落,但已結合民間社會的生活方式,適應時代環境的需要,而形成既保有傳統樣式,又更顯精緻華麗的臺灣本土彩繪的獨特風格。
- Feb 23 Thu 2012 10:30
《臺南學》電子報 第145期(學術文摘) 寺廟彩繪-臺灣寺廟彩繪總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