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學》電子報第200

節錄自《大臺南文化叢書信仰文化專輯王爺信仰與儀式》,作者:吳明勳、洪瑩發第十章:臺南地區王爺的儀式,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12月初版,頁168-179

臺南地區為王爺信仰的重鎮,擁有南鯤鯓代天府、麻豆代天府、普濟殿等廟,皆是臺灣重要的王爺廟,除此之外更擁有豐富的王爺信仰儀式。臺南王爺信仰的儀式,最大的特色就是迎請代天巡狩的王爺,此儀式在臺南地區盛行於沿海區域及舊臺江與倒風內海區域,為臺南地區王爺信仰的重要儀式。

南鯤鯓王爺的出巡

001  

                 南鯤鯓代天府被譽為王爺總廟,其影響力遍佈臺灣,在清代時已經非常的興盛。清代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南鯤鯓王爺到府城的民俗,清代每年5、6月南鯤鯓代天府王爺會到府城內,並駐駕月餘,在此接受各界的祭拜,而在當時的文人就有記述了這樣的盛況。

競送王爺上海坡,烏油小轎水邊多;短幨三尺風吹起,斜日分明露翠蛾。(鯤鯓王,俗謂之「王爺」;以五月來,六、七月歸。歸時,郡中婦女皆送至海坡上。輕薄之徒,藉言出遊,以覘佳麗。)……夢裡幾曾分五色,年年乞筆向鯤鯓。(鯤鯓王以四、五月來郡,祈禱於行宮無虛日;皆攜所乞以歸,明年必倍數酬之,如求利者乞錢、求名者乞筆乞紙之類。)

臺郡盛秋娘,相欣馬隊裝(各境七月盂蘭會,夜放水燈,多以妓女裝成故事。年紀至二十餘者,尚辦馬隊;殊不雅觀);倩粧簪茉莉,款客捧檳榔。最尚巫家鬼,頻燒野廟香;儘觀花與柳,須待送迎王(有神曰南鯤鯓王爺,廟在鹿耳口。每年五月初至郡,六月初始回;迎送之際,群妓盛服,肩輿列於衝道兩傍,任人玩擇)。

荷蘭城外一聲雷,鑼鼓喧闐幾處催。

儂向南鯤賽神去,郎從北港進香來。

落花如塵香不歇,紫蕭吹急夕陽沒。神來漠漠雲無心,神去滔滔江水深。士女雜沓舉國狂,年年迎送鯤鯓王。

鯤鯓王入小西門,一月香煙不斷溫。回駕遍遊城內外,下船時節已黃昏。

這些文中也提到了信徒對南鯤鯓王祈求各項物品,想求利者乞錢、想求功名者乞筆乞紙,王爺成為眾人的祈求對象。而現場也出現許多特種行業女子,前來祭拜與做生意,也成為當時特別的景況。另外在淡新檔案內,同治12年(1873),臺郡士紳向臺灣縣知縣白鸞卿稟稱:「通臺笨北港、南鯤鯓兩路進香,有字壽金燒灰四散,沿途踐踏穢褻尤甚。」,稟告了當時北港與南鯤鯓進香,燒金紙過多,踐踏有辱聖蹟。也可見當時進香規模的盛大,連燒金紙問題都引起注意。

002  

麻豆香:麻豆代天府五府千歲出巡

麻豆代天府現今的廟宇是民國45年(1956)動土興建,民國47年(1958)入火安座,由於廟宇的興建有著「五王返駕麻豆」的種種神蹟傳說,使得在興建後短短幾年內,迅速成為臺灣五府千歲與王爺信仰的進 香中心之一。而由該廟主辦的五府千歲出巡遶境活動「麻豆香」,也在麻豆各廟宇與信眾的持續參與下,成為了臺南地區盛大的宗教活動之一,更名列於「南瀛五大香」之中。

一、麻豆的五王傳說     

               民國45年(1956)在未建麻豆代天府前,麻豆地區有3月末日迎請鯤鯓王前來遶境,至4月25日方送王回南鯤鯓的習俗,而在麻豆地區流傳著,這是因為五府千歲最初顯聖於麻豆,後因麻豆地理被破壞而至南鯤鯓建廟發揮的說法。

003  

                三百餘年前的某日黃昏細雨中,位於麻豆後漁潮(後牛稠)的一間菜寮,有五位老者前來借宿,主人家殷勤的款待這五位訪客,但隔日一早卻不見這五位老者蹤跡,經多方找尋後,於草寮壁上發現五尊與五老者相貌近似的五尊神像,方領悟到昨日五人為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所顯化,於是虔誠敬奉此五尊神像,未久五府千歲神蹟遠揚,參拜者日多於是定每年3、4月為迎香祭典。

清領臺灣之初,傳說一御用勘輿師來到麻豆水堀頭,發現此地風水極佳,為「龍喉穴」之像,日後地方必出天子,於是將此事上報朝廷,而朝庭特命武官吳仕光以興建「水堀頭橋」方便交通為由,用石填堵「龍喉穴」來破壞麻豆地理,於是五府千歲神靈便移駕至南鯤鯓代天府。

二、代天府的興建與麻豆刈香

                  麻豆代天府迎請鯤鯓王出巡起於何年已不可考,民國45年(1956)麻豆迎鯤鯓王期間,五府千歲於水堀頭「開龍喉、掘石車」大顯神威,進而在「五王回麻豆」的氛圍中,於年底動土興建麻豆代天府,並於隔年民國46年(1957)開始,麻豆便自行舉行五府千歲出巡遶境,而不再前往迎請鯤鯓王。

麻豆代天府五府千歲出巡遶境,最初為每年一次,遶境二天,但不久即改為三年一次,遶境三天。目前的麻豆代天府五府千歲出巡遶境,每逢丑、辰、未、戌舉行,遶境地區以麻豆區為主,其主要特色有:

1.「蜈蚣陣」為廟方自組成陣。南瀛五大香中,其餘四香科的蜈蚣陣,皆非香科主辦廟自組。

2.「五府千歲主帥轎」於香陣前段,居前鋒轎之後。一般迎神遶境,主帥轎皆位於香陣之末。

3. 乩童騎馬於主帥轎前,遇重要路口時會行路祭驅煞儀式。

4. 入廟時,五府千歲主帥轎停於廟門口,接受其他神轎、陣頭參拜。

004  

以王船與隨祀神明為核心的相關儀式

王船做為代天巡狩的象徵,除王船的出行的儀式外,也有幾個特別為王船以及船上所奉祀的水手等相關隨祀神明,所辦相關的祭典儀式。

一、安平水手會與王船添載

安平囝仔宮社伍德宮廟宇東側建有一王船室,裡頭奉有一艘「金德安」號王船,這是民國 64年(1975)伍德宮舉行三朝王醮時所建的王船。這是一艘能真正下水航行的王船,每年蘇王聖誕前一日,廟方皆會舉行「水手會」與「王船添載」等祭典。

「金德安」號永祀王船,於民國64年(1975)建造完成時,當時招收船上的工作人員,有總管一名、水手數名與相關工作人員,作為王船上的工作人員,以及負責後續祭祀工作。信徒(人)往生後,會正式入籍「籍簿」,20跟隨王爺作為工作人員(神),並由家屬接續相關祭祀工作。每年皆定於蘇府千歲聖誕前辦理「水手會」,由家屬準備祭品祭拜,並邀請附近妙壽宮內「金萬安號」王船上的水手,一同前來享用,而在蘇王爺聖誕後,也會擇期為王船燒化添載。除伍德宮有焚燒添載物的習俗外,安平其他廟宇也有為王船燒添載的習俗,例如杭州殿、文龍殿等,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

二、七股頂山代天府祀王船

                 七股頂山代天府又名「保興宮」,主祀五府千歲,據傳吳、李兩千歲是先民從大陸迎奉而來,池府千歲是清同治年間在茅港尾庄所拾得,范、朱兩千歲則分靈自南鯤鯓代天府。  除此之外代天府內另一尊吳府三千歲,據說是道光年間拾得王船而來,其來源廟內「玉勅代天巡狩吳府三千歲王船來源」告示牌記載如下:

本村廟址東南角約有一百公尺處,有一深溝向西南延伸直達青山港入海。清道光甲午年某天半夜突然有一陣大鑼鼓聲熱鬧非凡,驚醒村民紛紛開門探視,看到溝處有一艘三桅大舟。大家誤認為海盜前來偷襲,急急又將門窗緊閉不敢出來等到天亮再出來看時,才看到一條約有三尺寬八尺長的舟泊在溝邊目睹之下眾村民莫不驚訝稱奇,當時幸承本村池府千歲聖駕降臨指點,謂係一位天神經過此地看出本村地靈人傑有意受本村村民供奉,如有意供奉應速將王舟撈起否則送出港口好了,本村村民聞言均歡天喜地立即將王船撈起供奉,不久王舟主神降駕指點自稱吳府三千歲,交代弟子雕刻金身即斗大將軍(斗頭將)金身並云斗大將軍是海軍大將由其護衛王舟。本村弟子遵於西元一八三五年道光乙未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子時開斧雕刻金身(現在供奉新吳府千歲),於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九月十五日,各出海巡遶一次,均以斗大將坐鎮船頭指揮。

頂山代天府因道光年間拾得王船而有了王船祭祀,但並未有迎送代天巡狩祭典的傳統,原本每年農曆4月26日、9月15日,各出海巡遶一次的活動,也因周圍漁塭於日治時期被改闢為鹽田水路,以致於王船無法出海巡遶,而改成於廟埕上祭祀王船。

目前頂山代天府王船「金永福」號,為民國53年(1964)重新建造,該王船安置於鐵牛車上並改良裝飾後,成為一艘可開著上路出巡的「王船」。除此之外頂山代天府廟內亦設有數十艘小型王船,供信眾乞回鎮宅奉祀,可說是相當的特別。

0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Ying 的頭像
    NanYing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學部落格

    Nan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